B03: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本版列表新闻
~~~——柏林墙倒了,世界涂鸦最高水平还在
~~~——柏林墙倒了,世界涂鸦最高水平还在
~~~——柏林墙倒了,世界涂鸦最高水平还在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依然在天空中放彩
——柏林墙倒了,世界涂鸦最高水平还在
伊莎贝格
柏林墙上的涂鸦
柏林墙上的涂鸦
匈牙利共产主义公园的大门
斯洛伐克的“红色浮雕”
匈牙利共产主义公园内战士手举旗帜的雕塑
匈牙利共产主义公园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塑像
匈牙利共产主义公园内的“红色雕塑” 本版图片均IC
  ◆ 伊莎贝格

  (列宾美术学院教师)  

  今年11月9日,是柏林墙推倒24周年的日子。柏林墙的倒塌让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全面瓦解,但是,艺术并未随之远去而有丝毫褪色,相反,此前此后和红色符号有关的,在今天看来更有价值。

  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产物,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被推倒,东西德随后统一。

  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东德)围绕西柏林建造的界墙,1961年8月动工,1964年建成,总长169.5公里。1989年的那天晚上,绝大部分墙体被推倒,只剩下“东区画廊(后来叫的名字)”。

  来到这里就会发现,“东区画廊”的命名是因为这里很快成为世界涂鸦艺术家趋之若鹜的地方:五角星转换成了大红色;那里是哨卡,士兵们正在检查入境的轿车;东德产的“特拉班特”牌轿车已经冲破墙体,呼啸着向曾经的西柏林而去;最著名的当然是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涂鸦——《兄弟之吻》了,画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战友埃里希·昂纳克的情景。这幅画后来被人擦除了。不仅弗鲁贝尔,还有117名来自21个国家的艺术家在1316米长的墙面上留下了涂鸦。而今,随着画廊的翻修,这些画家又按照露天防雨的要求重新绘出当年的旧作,这些涂鸦成了“东区画廊”的无价之宝。

  柏林墙成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兄弟最珍爱的地方。今年夏天,六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柏林人聚集在墙上的两个约六米宽的大洞前抗议。这个洞是为了墙后的工地而打开的,因为在柏林墙和施普雷河之间要修建一所公寓大楼和一个宾馆;另外,还要修建一条通往对面克罗伊茨贝格区(Kreuzberg)河岸的大桥。上千人来到现场示威抗议拆掉柏林墙;约9万人则在网上联名要求既“不可为了私人豪华建筑拆掉文物保护建筑东区画廊的一砖一瓦”,也要中止在当年死亡地带上的所有建筑工程,甚至连美国歌手大卫·哈塞尔霍夫(David Hasselhoff )也来了。

  东区画廊艺术家联合会负责人卡尼·阿拉维说:“柏林墙倒塌后,东区画廊现在代表民意,而且每名艺术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我想,这种国际性和多样性正是这个露天画廊成功的原因。”

  (本刊俄罗斯莫斯科特约专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艺术依然在天空中放彩
“固化”与“常青”
再看昔日无奈分离 成就今日冷战文化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B03艺术依然在天空中放彩 2013-11-30 2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