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被推倒了,但红色艺术却因为两大阵营对抗的烟消云散如今倍受追捧。柏林墙推倒后不久,洛杉矶国立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两个德国的艺术——冷战文化”的展览,展出了1945年至1989年间120个东德和西德艺术家创作的超过300件雕塑、绘画、摄影、影像作品。高克乐(Hermann Glckner)、玻索徳(Metselaar-Berthold)都是不可多得的东德艺术大家。
直至97岁仙逝,高克乐一辈子都生活在德国东部地区——从希特勒的统治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从未离开。他为自己制作了一批精致的小雕塑:精美的构成主义即席创作,遭禁止的现代派护身符,由折叠、扭曲、捆在一起的废弃火柴盒、切碎的肥皂盒、易拉罐、木块和报纸制成。高克乐的雕塑混合了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和深湛的谦卑,他将东德常见的零零碎碎充满爱意地融合在一起,在家常用品和纯粹的抽象艺术品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玻索徳则记录了杂乱的波希米亚(波希米亚在捷克境内,布拉格曾是波希米亚最大的城市。二战后,这里是东西欧两大阵营的交冲之处)生活。还有乌苏拉·阿诺德(Ursula Arnold)、阿诺·菲舍尔(Arno Fischer)、玛利亚·斯威兹(Maria Sewcz)、贡杜拉·舒尔茨·艾尔多维(Gundula Schulze Eldowy)、 芭芭拉·麦色拉尔·贝特霍尔德(Barbara Metselaar-Berthold)、西比勒·格曼(Sibylle Bergemann)等等,他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东德的社会面貌。东西德国统一后,东德艺术戛然而止,随后就有艺术评论家直言德国各大艺术馆收藏东德艺术的偷工减料为“社会性短视”,对洛杉矶国立艺术博物馆的有关收藏艳羡不已。
(本刊德国柏林11月26日专稿,作者为柏林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