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2014年0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成为外国文化埋单者
市政协常委方方呼吁:中国应鼓励民族文化原创
江跃中 潘高峰 孙云
  本报讯 (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孙云)“中国不能盲目成为外国文化的推广者、埋单者和试验场,要鼓励原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协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方方,呼吁建立动态、实时、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精品。

  “热闹泡沫”抑制原创动力

  方方对眼下各电视台充斥的“引进节目”颇为不满,她认为,这些靠资金从国外引进的节目,虽然吸引了一批观众,看上去很热闹,但同时也抑制了本地的文化原创动力。

  “引进来的节目确实有版权,依照版权模式做也很容易,不过这样也会使我们失去文艺创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方方坦陈,外国文化是有精品力作,而质量低下的产品也不少,并不是在国外受欢迎的节目,到国内来就一定会让人喜爱。盲目埋单、引进、推广、试验的结果,是热闹了一阵子后,并没有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相反,因为有了“现成”的节目,创作人员就“懒得”再去“原创”了。 

  当然,失去原创能动力的创作人员有时也是出于无奈,“现在一切都讲收视率,引进来的节目往往‘收视率高’,自己原创的节目电视台反而不喜欢。” 方方质疑道:“问题是,眼下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并不科学,由此得出的收视率常常是不准确的。”

  各种传播渠道纳入评价体系

  入户调查电视机前的观众,是目前收视率来源的主要手段,方方委员认为很不科学,她说,现在人们看电视节目等的渠道非常多,手机、网络、公交、地铁、街头广场大屏幕等不一而足,都应该是收视率的来源。另外,收视率调查只能体现被调查的电视机“是开着的”,不能完全说明观众真正在看电视,“只有把所有终端,包括电视机前观众的反映,全部综合纳入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才可能得出客观、全面、准确的收视率,找到全社会成员文化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扶植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

  方方表示,鼓励原创要有制度,要有量化的指标,这就需要建立动态、实时、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她建议本市科技、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联手创新机制,共同培育跨学科创新团队,开发文化作品受众传播状况综合数据评测系统,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发布群众文化需求信息和变化趋势,定点分析和精准扶植,确立上海作为相关领域国际和国内评价标准制定者的关键地位。

  还要扶植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构建面向社会的、客观公正的文化产品评估体系。据方方介绍,目前她所在的上海戏剧学院媒介研究中心,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研发的网络大数据文艺节目评估体系,能够获得“动态、实时、科学”的收视率。 

  上周,他们推出的一份《开年大戏网络大数据评估调查》,不仅与传统电视收视率的调查大相径庭,而且弥补了荧屏收视率调查所最缺少的网络数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地产资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地产资讯
   第A32版:地产资讯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别成为外国文化埋单者
爱阅读 满城手捧纸图书
东艺“名家名剧月”3月亮相
数字阅读 “借阅”有新方法
上交今晨亮相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
马爱农战胜“马爱侬”
最新《新民周刊》聚焦“冯氏春晚”
“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筹建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7别成为外国文化埋单者 2014-01-23 2 2014年0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