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老黄在每年国庆或党的生日那天,总要给市领导写一封表扬普陀交警一中队的感谢信。原来,这事还得从老黄和普陀交警在14年前的“不打不相识”说起。那是1999年6月的一天,一中队的交警小王敲开了黄家的门,老黄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你来干什么?难道执法执到我家里来了?”
天下就有那么巧的事,小王今天是来走访结对帮困的小学生小黄的,哪料她的父亲就是一中队里人人熟悉的“常客”老黄。当年,社会上残疾车、摩托车拉客的现象十分普遍,老黄就是这支非法拉客队伍中的一员。为了做生意,他没少跟交警“躲猫猫”,也没少被罚过款……
此时,老黄一家正在吃午饭,小王的目光很自然地就落在了桌上的饭菜,他看到全家人的菜肴只有一碗鸡毛菜土豆汤!老黄的女儿才10岁不到,正是需要增加营养的时候,这碗清汤寡水的蔬菜汤如何能够补充孩子长身体的能量呢?想到这里,小王说:“老黄,再苦不能苦孩子,你得给孩子加个菜啊!”
老黄积压在胸中的不满一下子爆发了:“你看到了,我家条件不好,爱人是外来媳妇,没工作,孩子还小,但读书的学杂费用一样不能少,全家人就靠我一个残疾人拉点客人赚点外快贴补家用。我可以对天发誓,我开残疾车拉客全都是为了女儿,女儿就是我的希望。所以,我今天把话撂在这儿,你们如果要收走我的残疾车,就等于要了我的命。我对女儿的希望破灭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老黄的牢骚让小王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正所谓“不打不相识”,那个午后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之间的沟通,让生活坎坷的老黄感到了被人尊重的温暖。临别时,小王对老黄说:“老黄,我回队里后会向领导汇报的,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你,但是,违法拉客的事不能做,希望我们能相互理解,也请你配合交警的工作。”
老黄对女儿的希望引起了一中队全体交警的同情和共鸣。大家表示,老黄的女儿就是一中队的女儿,他们会帮着老黄一起培养女儿,帮他圆女儿健康成长的梦。
从此,每个学期开学前,一中队民警都会及时送来小黄的学杂费和文具用品,有一次甚至还送来一台小黄朝思暮想了许久的电脑,说是让她做功课用;逢年过节时,一中队民警大包小包地上门,大米、植物油、粽子、月饼样样都有,像是在走自家亲戚一般;天气冷了,老黄家没有条件洗热水澡,一中队民警就定期推着轮椅,把他送到公共浴室去洗澡……
一中队切实解决了老黄家的燃眉之急——在队里的协调下,老黄的外来媳妇完成了培训学习,成为街道里一名助残员,后来还由于表现出色,当上了居委干部。而54岁的老黄现在享受着上海市的最低工资,全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2011年,女儿小黄考上了大学。去大学报到的那天,就像嫁女儿似的,中队长亲自开车把她送去学校。这让老黄高兴得逢人便说,女儿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这是“爸爸”们用爱心共同浇灌成长起来的一棵树苗。
一中队民警的无私举动感动了老黄一家,他信守承诺,果然再也不干非法拉客的活计。上海世博会那年,全家人还积极报名当上了志愿者,他在公交车站为民服务,女儿在轨交站点做志愿者。受警察叔叔、哥哥们的影响,小黄也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人们常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渝。普陀交警一中队对老黄一家的无私扶助不是14天,14个月,而是整整14年,并决心坚守下去。在这14年里,一中队换了好几任领导,然而,不管哪一任领导在离开岗位前都会对新上任的接班人再三关照,要把这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如今,14年的大爱还在延续着……
十日谈
警界群星谱
梦想成为警察,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