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开始在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是全球政治、工商和学术精英思想交锋的盛会,论坛期间几乎全是闭门会议。
作为达沃斯论坛“青年领袖”最年轻的董事会成员、28岁的中国姑娘龚晓思,从一名青年创业者的角度带我们体验这场全球精英的私密聚会。
我的“达沃斯之旅”开启于2012年,当时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作为一个追求梦想、渴望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我连续三年参加达沃斯系列论坛,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兼容并蓄、思想碰撞的宝贵平台。
参会先做攻略
达沃斯以会多著称,如果不提前做攻略,到了达沃斯才决定要参加哪些论坛,一定会抓狂。
今年的主题是“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按照议程安排,今年年会有250余场研讨会,议题涉及经济增长、全球金融前景、新能源、卫生和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在达沃斯,每一个时间段通常有8场左右论坛同时进行。每个与会者都很忙,因此计划非常重要。一定要提前定好自己的私人会议、联系想见的人并定好时间。
除了数量众多,达沃斯的议题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谈。一定要仔细筛选,选择参加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论坛。夜幕降临,与会者也闲不下来,忙着出入各种主题派对。
我的“达沃斯第一天”从两年多前天津的40多场分论坛开始。这些论坛深入探讨人文艺术、经济金融、未来能源、交通规划、绿色增长等话题及其复合领域的边缘交界。每个时段同时进行的六七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也给了参会嘉宾自由的方向选择。
我选择的第一场论坛主题是“艺术的创新”,探讨艺术的创造力和文化如何与商业及公司文化有机结合。广泛涉猎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现代社会不少创新就诞生于不同学科的边界临界点。或许,这也是每年达沃斯论坛提供如此广泛的讨论议题的原因吧。
预约会见贵宾
达沃斯论坛最重要的功能,或许是为与会者提供私下会见的场所。然而,这一“秘密武器”却不为大多数第一次与会者所知。
达沃斯有一种说法:“开始之前,会议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论坛给每一个正式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交流平台和数据库,叫做“世界经济论坛私密区域”(“World Economic Forum Private Area”)。其中数据包括了每位参会嘉宾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
利用这个在线交流平台,可以直接和自己想见的嘉宾约定在论坛期间的会面时间。哪怕是比尔·盖茨这样的全球富豪,与会者也能轻易从这个数据库中调取其联系方式。
这不得不归功于达沃斯严格的参会者资格控制——“仅限邀请”才能参加,创造出一个彼此高度信任的社区。在这里,能相对容易地约见政治和商业领袖,以及对自己企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没有达沃斯这个平台,想要见到这些人可是难上加难,往往需要付出十倍以上的约见时间,还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定要尽早安排会见。每位参会者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如果想到了达沃斯再约人见面,那成功率就低多了。
第一次参加“夏季达沃斯”时,我对此毫无经验。去年,我提前做功课,在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三天时间中,安排了15个私人会见。
那时候,我在北京创办了“思为投资管理公司”(KG Inc)。多亏“夏季达沃斯”的这些私人会见,这个初创公司拿到了几个亿的订单。这正是“私人会见”这项“达沃斯秘密武器”的威力所在。
气氛平等轻松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人参加,包括40多名政府首脑、25名国际组织领导人、1500多名商界领袖,还有学术界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数百名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聚齐这么多全球未来的利益攸关者。”
达沃斯论坛历来是全球政商各界精英云集,来的都是重量级名人。或许正是因为名人扎堆,这里更容易看到大人物们家常、亲切的一面。
在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我遇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以前,我曾经两次见过他。没等走到跟前,他就热情地询问我公司的近况。后来取咖啡,我又遇到他,也在排队等着喝咖啡。
在达沃斯就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大人物,照样得自己排队、拎包,不能带助理,绝对没有“领导优先”的待遇。平等和尊重是达沃斯推崇的精神,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实现思想自由。
取到咖啡后,陆克文和我找地方坐下,和我拉家常。他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强调精神力量和道德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去年大连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我再次见到社交网站“脸谱”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两年前,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财富论坛”上第一次见到她。当时,我只有25岁,对她分享的职场女性所面临的挑战体会不深,但她极强的逻辑性和个人魅力吸引着我。那天晚宴上,我大部分时间都和她坐在一起谈话。尽管同坐一桌的还有“股神”沃伦·巴菲特,但桑德伯格的智慧带给我的启发更大。
时隔两年再次遇到桑德伯格,她依然优雅动人,在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榜单上排名第五。此时,对于女性在商业环境中面临的机遇和成长,我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在早餐会上,她问起我的创业故事,和我分享自己初入职场的趣闻轶事……
重视青年声音
在达沃斯结识的所有人中,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给我的启发最深。2012年,我第一次见到了施瓦布,就在世界经济论坛位于日内瓦郊外的总部。这是一座矗立河畔的现代简约风格、石黑色两层建筑。
当年的施瓦布深居德国和瑞士交界的小山村,好似一个一无所有的“屌丝”青年。但他却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他坚信,年轻人是全球最重要的声音和影响世界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施瓦布说,如今全球近一半人口是27岁以下的年轻人。他认为,自下而上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将成为改变社会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年轻人将在下一个十年中发挥最关键的、承上启下的影响力。
(本刊除“论坛”及本报记者署名文章外,均由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