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种力量参与政治
两种色彩相互对立
问:近期泰国形势是如何演变的?是什么导致泰国局势持续动荡?
答:近期泰国的政治动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泰国局势动荡的潜伏期,泰国政治长期分裂埋下了双方冲突的种子,反对派一直在等待英拉犯错误。第二,英拉所在的为泰党试图通过特赦法案,为她的哥哥、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国铺平道路,反而成为反对派掀起推翻英拉政府运动的导火索。第三,英拉政府同意解散下议院,但要求根据民主程序举行大选,并没有满足反对派的无限制要求。第四,反对派要求先改革后大选,看守政府先下台再大选,与英拉提出的先大选后改革主张产生巨大分歧,双方当前处于僵持状态。
近年来,泰国局势持续动荡,反映了泰国社会的分裂,各种力量之间都不愿妥协,进而采取比较激进甚至极端的方式,推动泰国政治态势形成一个个死结。
从泰国政治社会力量上看,大致可以上中下三种力量。首先是中上阶层的保守势力,主要表现为王室、军队、法院和上议院。他们拥有国家机器中最为核心、最具效率的政治资本。泰国的军队直接效忠于王室和整个国家体制,历史上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也正因为此,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军队往往会以维护国家正常政治秩序为由,直接出面干预政治,导致泰国政治历史上出现多次军人政变的记录。
其次是中等阶层的新兴势力,主要指将在经济领域取得成功的金融资本家和企业家,以及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政治集团。新兴中等阶层的成功从一开始具有一定的机会主义性质,在泰国的政治地位并不巩固,仍需要寻找其他力量结成统一战线,维护其得到的利益,才能增强影响国家政治的话语权。
最后是下层民众的传统势力,主要指广大农民。虽然现代化程度在东盟中已经相当高,但泰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家,当前仍存在大量居住在农村,生活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历史上,农民一直不太关注国家政治局势,也难以影响国际政治发展态势。然而,随着泰国政治民主化的增强,泰国的下层民众试图通过改变政治生态并进而改善自身生活境况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诉求越来越多,已经因为人数众多而成为左右泰国局势的重要生力军。
这三种力量在泰国政治中曾以黄衫军和红衫军两大阵营的形式多次出现。黄色意味着保守,倾向于王室,维护王室的权威与利益,从而增加自己的政治合法性。红色意味着改革,倾向于国家政治权力的重新划分。两者在尊重王室和维护法制方面存在着一致性,但在促进实现自身利益方面却产生了较严重冲突。黄衫军代表了保守中上层势力,而红衫军代表了新兴中产阶级和下层民众,两者斗争的焦点表现为民主党和为泰党为夺取政权而发生的争端,多次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2 大选决斗于己不利
反对派想重温旧梦
问:反对派为什么一定要英拉先辞职,而不愿再进行大选?
答:以民主党人素帖为首的反对派坚决要求看守政府总理英拉辞职,既显示了反对派不愿妥协的姿态,也反映了民主党与为泰党之间利益的难以调和。反对派坚持要求英拉辞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泰国法律相对宽松,反对派有恃无恐。泰国法律重视民主,并不反对民众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这就为黄衫军或红衫军走上街头,甚至以大规模游行的形式逼迫政府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前提。泰国警察具有维持社会治安的权力,但在对大规模民众的请愿活动时难有作为。民主党这次领导的活动并没有完全以黄衫军的面目出现,显示了其与王室和军队的关系更趋复杂。王室和军队虽然不愿公开走向前台,但对反对派怀有同情,甚至暗中支持之意,给了反对派很大的精神动员。
第二,反对派有成功经验,希望故伎重演。现在的反对派民主党上次上台执政正是通过加剧社会动荡才最终成功的。反对派当前最希望的就是将事情闹大,像上次一样迫使泰国国家机器从根本上取消为泰党的合法性,否决其从政基础。从当前泰国反贪委员会追查英拉政府的大米收购计划是否存在腐败问题来看,形势对英拉并不乐观。
第三,英拉确实存在软肋和失策。泰国的民选政府始终是弱势政府,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有限。这既与泰国政治的传统有关,也是泰国政治利益划分的结果,更是泰国政治效忠的表现。英拉政府没有权力使用警察,更没有能力动用军队来镇压游行人群。在为泰党未取得执政之前,也曾领导过红衫军反对当时执政的民主党,两次的情形非常相似。双方都不能指责对方非法或者采取极端行动来应对。另外,英拉在地位未稳,也未与其他政党,特别是民主党进行充分协商的情况下,试图强行通过特赦法案,被认为是故意忽视甚至藐视其他力量对泰国政治的影响,使泰国其他政治力量难以容忍,最终得不偿失,惹火烧身。
第四,当前双方妥协的可能性较小。民主党虽然有执政的经验,也有广泛的人脉支持,但由于选票大多掌握在支持为泰党的广大民众手里,其试图通过大选获取执政地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民主党领导的反对派要求先改革后选举,实际上就是希望借助当前国家机器的作用尽量消除英拉通过民主选举再次上台的可能性。尽管反对派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方案,但本质上就是要改变泰国当前的政治秩序,不让英拉或其代理人参与泰国政治进程。这对英拉或者下层民众来说,基本上是不可接受的底线,双方的利益博弈已经形成了零和态势,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3 认清对手致命软肋
英拉坚持按时大选
问:英拉为什么决定不延期大选?
答:面对反对派咄咄逼人的态势,英拉最终同意解散下议院,重新举行大选,以显示民主与公正。然而,在对待反对派提出延期大选的建议主张,英拉表示将按时举行大选,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按时大选是既定方案,延期大选并无助于解决问题。2014年2月2日举行大选是英拉解散下议院重新大选的基本条件,也得到了泰国国王的同意。这就意味着军队和其他势力缺乏提出异议的正当性。然而,反对派试图从满足人民愿望的角度试图迫使英拉同意延期大选,而不是请求国王改变大选日期,本身就说明了反对派实行的是一种纠缠看守政府的行为。从反对派要求延期大选到英拉辞职等不同要求也可以看出,反对派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延期选举,而是要步步紧逼,利用不同话语口号鼓舞游行民众。如果英拉同意延期选举,仅能说明反对派又取得了胜利,为其进一步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提供时间,而不能说明反对派真的想参加大选。
第二,英拉需要显示强硬,以守为攻。作为看守内阁总理,英拉陷入非常尴尬的窘境。她所能采取的让步非常有限,除非她放弃政权,否则反对派的抗争就可能继续进行下去,而如果她节节后退,最后将可能永远失去民众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她通过同意重新举行大选,向反对派释放适度的善意,本以为反对派会顺着这个台阶下,可能没有想到反对派得寸进尺,最终的目标是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英拉必须坚守的这条底线,一旦被攻破,她就可能落得与其哥哥相似的下场。在这种情况下,英拉坚定地以维护民主制度为名,坚持按时大选,实际上也是在试图将反对派逼上绝境。如果不参加大选,就会落得不尊重民主的恶名,从而被泰国政治所厌弃。
第三,英拉希望通过赢得大选,证明合法性。对英拉而言,如果重新进行大选,她再次赢得执政地位完全是可以预期的。在这种情况下,英拉希望尽快通过大选的形式证明自己执掌政权的合法性。在这方面,反对派也心知肚明,因此不愿接受按时举行大选,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大选。英拉也正是认清了反对派的致命软肋,才敢于重新大选,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避免双方陷入缠斗,永无休止。对于英拉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摆脱僵持局面的办法。无论结局如何,按期举行大选都是一种解脱。从目前来看,如果大选能如期举行,而反对派不愿参加,只会给为泰党提供反击的口实。
4 泰式民主存在缺陷
权力选票矛盾难消
问:泰国式民主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答:泰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议会民主制,泰国国王虽然从形式上仅具有象征性的权利,但因为军队和议会、法院都效忠于王室,实际上掌握着泰国政治事务的决断权。近几十年来,泰国政治基本上都是由这些既有的国家机器拥有者运作的,虽然也出现一些民选政府试图摆脱这一体制的束缚,但在军队的干预下,基本上都又实现回归,成为泰国政治不断陷入僵局的宿命。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军人当政或军事政变已经为国际社会所难以容忍,在前总理他信执政期间,泰国政治逐渐背离泰国保守势力的利益,民选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在削弱王室的影响力,令他们最终不愿再容忍下去。
2006年的军事政变虽然推翻了他信,但其后的临时政府被迫作出妥协,没有能够彻底清除他信体制,并为迎合国际社会要求匆忙举行大选,他信的政治盟友沙马和妹夫颂猜先后担任泰国总理,都显示了他信体制已经成为泰国政治中具有决定性的势力。
他信体制并不反对泰国既有的政治制度,相反利用了这一制度的特点,为自己通过选举的方式登上执政之位提供了重要基础。他信认识到民选政府与军队和其他政治势力之间存在的固有矛盾,也敏锐地观察到泰国政治保守势力的缺陷,因此在执政期间通过实行优惠政策,拉拢下层民众,拉近与他们的情感,从而将自己的政治生命与泰国政治民主进程融合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军队虽然能够发动军事政变,但感觉到这无助于解决问题,于是在沙马和颂猜执政期间,尽管黄衫军不仅围堵首都曼谷,而且封锁国际机场,迫使东盟系列峰会在泰国都难以正常举行,严重损害了泰国的国际形象,但还是采取了比较克制中立的态度,最终是泰国宪法法庭以选举舞弊为由解散人民力量党,才让民主党领袖阿披实在上议院选举中成为政府总理。当前的为泰党实际上就是当时人民力量党的化身,二者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总的来说,泰式民主与他信体制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当年的泰国军政府在得不到国际社会认同,自己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体制的情况下,照抄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最终酿成了苦果。泰式民主与他信体制的矛盾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和选票民主之间的矛盾。泰国保守势力虽然拥有权力,但并不能左右手中拥有选票的下层民众,新兴势力虽然能够获取大量选票赢得民主选择,但并不真正拥有左右泰国政治局势的权力。这种权力与选票的错位导致泰国的政治动荡难以平息。
5 泰国亟需民主协商
才能打破政治僵局
问:泰国政治僵局如何打破?
答:泰国政治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是各派政治力量的变动与泰国民主制度产生了冲突。当前的泰国政治制度是泰国保守势力选择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已经不能满足其利益了,甚至有可能危及他们在泰国政治中的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泰国保守势力希望对现有的民主制度进行改革,或者以一种新的民主制度进行直接替代。然而从目前来看,无论何种政治制度,如果进行大选,最终都将可能让他信体制取得优势地位,但这也正是保守势力所不愿看到的。
未来的泰国民主政治必须在各种政治力量博弈和斗争中相互妥协才能得到继续推进,并进而打破政治僵局。也就是说,泰国的保守势力和新兴实力需要进行政治协商,找到一种双方都能够认可和接受的民主制度。保守势力需要的是承认他信体制在泰国政治生活中的现实,以一种更为理性务实的态度将之纳入泰国政治生态版图中;他信体制也要尊重保守势力的关切,保障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利益不受到伤害。当前的英拉政府在这样做,王室、军队、上议院和法院也认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但两者如何才能实现利益的切割,仍需要通过民主制度的改革进程来检验。
从目前来看,英拉所在的为泰党正在为大选作准备,反对党正在为推翻现政府和杜绝为泰党再次执政努力着,双方已经骑虎难下。无论是英拉下台还是反对派偃旗息鼓,都是令人难以捉摸的选项。然而,无论何种结果出现,只要任何一方能够找到让对方接受的方式,或者说双方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最终都将是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