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有企业举报微软垄断
实际上,这起最新的反垄断调查案早在调查当晚就在网上被曝出,不过直到昨天下午国家工商总局才正面证实。据公告显示:201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根据有企业举报反映的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问题、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的情况,进行了核查。经过前期核查,不能消除微软公司上述行为具有反竞争性的嫌疑。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已对微软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7月28日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突击检查,被检查人员包括微软公司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市场、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工商执法人员复制了微软公司部分合同和财务报表,提取了电脑、服务器中储存的内部沟通文件、邮件等大量电子数据,查封扣押了2部工作电脑。目前,微软公司以部分主要待查人员不在国内、北京或联系不上为由,使本次突击检查未完成全部检查内容。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已责成微软公司尽快请相关人员到国家工商总局接受检查。
多部委联手治外企“垄断病”
《反垄断法》从2008年8月1日起实施,在生效6年的时间内,相关执法部门已经很有经验。比如:2013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宣布对韩国三星、LG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企业2001年-2006年的价格垄断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总金额达3.53亿元。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根据举报对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启动反垄断调查,IDC涉嫌滥用在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包括对我国企业设定不公平的高价许可费等。此前,国家发改委还对美国高通发起过反垄断调查,并在近期确定了后者垄断的事实。而受到工商总局发起反垄断调查的微软,则是最新一家遭遇政府反垄断调查的跨国巨头。此外,去年以来中国反垄断调查案还涉及洋奶粉雅培、包装巨头利乐、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等。
一直以来,不少外资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渠道、知识产权等优势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并利用这种支配地位从事反竞争行为,例如收取不公平高价、搭售、拒绝交易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政府部门反垄断的发力,一些跨国公司多年来凭借其专利、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实施的专利、价格垄断等行为或将有所扭转。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