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该校曾对本科生图书借阅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在校生借书册数大于一万册的图书可分为10大类别,分别是文学、数理化、计算机、史地、哲学、经济、语言文字、文化、政法和艺术,其中,文学类图书高居各类图书的榜首,中国文学类图书的借阅率达62.8%。从借书学生的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例最高的是人文社科专业,借书学生多达92%,其后依次是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88%)、教育专业(86%)、生命科学专业(83%)和经济专业(83%)。一年间,本科生的人均借书量约在20册以上。而且,喜欢借书的大学生与所学专业关系并不大,文理科分布较为均衡。
“虽说是电子阅读时代,但纸质书仍是大学学习最重要的载体。”胡晓明说,学校花重金修缮图书馆,就是为了给大学生营造一个人文环境。走进中北校区新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于咨询服务台上方的字幅,这是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题词的论语名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12个大字不仅仅体现出我国传统国学对读书人修养的要求,更为校图书馆文化内涵的丰富树立了更高的标杆,这是对每一个进入图书馆的学子提出的殷切期盼。
华东师大在打造新图书馆时,摈弃了原来大家对图书馆过于工具化的刻板印象,试图让图书馆功能多元,散发出自然而然的吸引力,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阅览室一角辟出了一间电话亭,大楼底层开设了一大间通宵阅览室……对于这样的人文关怀,胡馆长说:“大学的图书馆不一定只供学术学习,也可以供社团活动。图书馆要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闲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放松身心。”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