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昨天,第十届市委七次全会在世博中心召开。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记者在会场看到,无论是大会上还是分组审议讨论中,与会市委委员等展开热议,“科技创新”“1号课题”等成为“高频词”。尽管今年交出的“成绩单”不错,但与会者却不敢懈怠,纷纷抛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求创新“破题”之道。
【高频词】
科技创新中心
明年,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模式既不同于纽约、硅谷,也和深圳北京不同,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有与会者尖锐地指出。如何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创新驱动,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与会者频频提到的话题。
市委委员俞太尉表示,上海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软环境,优势就难以发挥到极致。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如跨境电商,上海是全国六个试点城市之一,但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有点“起大早、赶晚集”的感觉,上海要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努力赶上时代发展步伐。
对这个重大课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要牢牢抓住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不通不畅不活这个关键难题,切实改变政府靠审批、用分钱分物分课题分项目的办法,向市场要活力要动力。
【高频词】
市委1号课题
今年,上海市委开展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1号调研课题”,通过近一年深入系统的调研,形成了政策性文件和具体实施意见。明年,全市要全面推进这方面工作。其中,明年所有街道先行一步,统一取消招商引资、年底检查问责的“硬任务”格外引人关注。
市委委员孙建平表示,静安区从前几年就开始在街道取消招商引资,对于政府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增强为民服务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他也坦言,在实践中也发现,街道没有招商引资任务后,和一些企业的关系也有所疏离,有些服务不到位。为此他建议,不妨设计企业服务月等制度,不但要服务好社会、市民,也要服务好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高频词】
自贸区溢出效应
已“一岁”多的自贸试验区,正迸发出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记者从全会上获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功,全市新设企业数大幅增长,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超过成立前20多年的累计总数。明年,首先要做好自贸试验区辐射浦东的这篇大文章。
市委委员孙继伟表示,迅速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辐射到浦东,是浦东明年的头等大事。要打好自贸试验区和综合配套“两张牌”,运用好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自”。“在浦东,有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很多还是国际一流的企业,能否通过自贸区的‘溢出效应’,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表示,明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更要注重保障基本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还晒出不少老百姓的“福利”。其中,在住房保障、旧区改造方面,明年要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一批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启动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启动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规划已开始构思铺陈。全会上,与会者纷纷表示,“十三五”规划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更加注重建设更美的城市,努力使上海更人性化,让城市更便捷、更智慧、更安全、更环保。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