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扩大的同时,活动的内涵也在提升。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基层城管执法者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快速掌握信息 办实事
城管进社区,最直接的效果是快速掌握乱搭建、乱设摊等违法信息,将现象消灭在萌芽中,保证执法工作的实效。
比如,浦东航头中队通过“进社区”工作平台,加快了对违法搭建、破坏房屋承重、破坏房屋外貌等行为的发现和整治速度,一经上报或巡查发现,中队立即与镇三违办联系,及时处置。截至10月,共处置社区内违法搭建、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等行为30多处。
而浦东曹路中队也与12个居委会签订了共建协议书。至今,已走访联系居委会109次,参加各类会议活动84次,处理化解投诉、矛盾118起。
借助社区力量 做好事
城管是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末端管理,面临的问题尖锐而突出,单靠城管单打独斗是远不够的。自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城管注重对社区志愿者的发展,形成合力。如静安城管以《上海志愿者服务手册》和《平安志愿服务88问》为基本教材,采取专题讲座、公益实践等方式开展志愿者培训。虹口城管也联合居委会宣传法规,与居民定期座谈,举行公益活动,走访有实际困难的违法当事人。
针对社会上部分人士对于“城管”群体有偏见的现象,多个基层中队借助“进社区”的柔性管理方法,实现了“跨前一步管理”,在社区中赢得了民心。比如,航头中队曾发现一中年妇女设摊,后得知其丈夫常年卧床,自己也有病,独子还在念书,家庭开支仅靠她设摊所得。中队免除了对她的处罚,改为口头批评教育。后来,中队与社区联系,适当给予帮助,即解决了乱设摊,又保障了其日常生活,当事人感激不已,专门送来了锦旗。
拓展管理思路 解难事
如果“进社区”工作仅落在拆一个违章、取缔一个摊位,没有从完成的工作中扩展思路,就欠缺对社区工作的引领。进社区的目的,是要从大局着手,解决老大难问题。
比如,上钢7、9、10小区曾是市容管理的重灾区,跨门营业现象严重,多次整治均有返潮。上钢中队成立了工作小组,分三个阶段、在长达6个月中与商户斗智斗勇,通过反复整治、设立巡查队、佯装设置隔离栏等方法震慑商户,最终顺势提出由商户成立自律管理小组,使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