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爱玲的沪语思维
畸笔叟
  文/畸笔叟 

  张爱玲原籍河北,生于上海,两岁至七岁住天津,32岁离开上海,在上海前后生活了27年。她用汉语写作,也用英语写作,俱佳。而她用汉语写作时处处可见她的沪语思维。

  《小团圆》,还有《雷峰塔》,都是她在美国写的,早已没有了沪语语境,依然还有恁多沪语思维的痕迹。请看摘录:

  心里空捞捞的。——《小团圆》第47页

  有一天她耳朵里刮著一句。——《小团圆》第48页

  在他那里拿月费月敬的人无其数(注:后讹化为“无其其”,极言其多)。——《小团圆》第105页。

  “条斧开出来了。”(注:开条斧,即提条件)——《小团圆》第184页。

  “衔着是块骨头,丢了是块肉。”(注:又作“吐忒侪是肉”)——《小团圆》第192页

  这条远兜远转的路。——《小团圆》第245页

  他们也多少是过了明路的了。(注:后来讹化为“明当明”)——《小团圆》第278页

  哭得呼嗤呼嗤的。——《小团圆》第291页

  “獃进不獃出。”(注:又作“戆进勿戆出”)——《小团圆》第294页

  冷清清灰扑扑的旧式北方馆子。——《小团圆》第300页

  (她)有点吊眼梢。——《小团圆》第304页

  “我在想,小林以后不知道给哪个年纪大些的女人捡便宜捡了去。——《小团圆》第321页

  门闩咕滋咖滋抽了出来。——《雷峰塔》第291页

  有些细节虽用北方话叙述,但个中的幽默完全是“海派式促狭”,别处绝对无有,如假包换。

  请看摘录:

  面容使人一看就马上需要望到别处去(注:即沪语之“头快点别别转”)。—— 《小团圆》第25页

  (她是)美国国父华盛顿的发型(注:中分,发梢略卷,喻老气)。——《小团圆》第36页

  头发秃成月洞门。—— 《小团圆》第37页

  厚羊毛袜洗得次数太多,硬得像一截洋铁烟囱管。——《小团圆》第79页

  蓝布大褂又太大,“老鼠披荷叶”似的。——《小团圆》第134页

  倒是推广普通话以后的上海作家,大部分普通话思维其实更甚。

  若没有了沪语思维,沪语才真的会“岌岌乎殆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还记得“中苏友好画廊” ?
“凉粉”错听为“两分”
八十年代初庆建军节
张爱玲的沪语思维
请选择正确答案填进去
本期答案
血血红、碧碧绿、蜡蜡黄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张爱玲的沪语思维 2015-09-06 2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