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在前年一次常规检查中被确诊为重大疾病晚期的,一夜间仿佛只有在电视剧中才有的情节真实降临到我们家,平静忙碌的生活从此被完全打破,错愕之余,在医生开出的仅仅十个月的生命期限面前,我和先生抱头痛哭。
先生确诊的第二天正好是周末,按照以前的家庭惯例,每周六的早餐会很丰盛,时间也会持续得长一些。然而这一天,我们却只能脸色凝重地把女儿叫到餐厅,先生用尽可能和缓的语气告诉她:“爸爸生病了,这个病很麻烦,不像感冒发烧经过治疗就能康复,爸爸再也不能工作了,妈妈需要照顾爸爸,以后对你的关注会少,你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不过如果你有什么压力还是要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依然很乐意和你分享和分担成长的喜悦和烦恼。”这段话对于年仅十二岁的女儿来说是那么的残酷,想象它们在女儿小小的心底掀起的万千波澜我就会心疼不已,为我们不能再为她提供完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而感到痛心不已。没想到女儿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平静,竟然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只是神情很严肃地表示她知道了,她会照顾好自己的,后来我才知道女儿在前一天晚上已察觉到我们神色不寻常,便悄悄把耳朵贴在门缝上听到了我和先生的讨论。为了不让我们为她担心,她不仅没有流泪还在隔天和我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女儿:妈妈,爸爸的这件事你其实也应该往好处里想想。
我:都这样了,还能怎么往好处里想呢?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好的地方。
女儿:妈妈,你就这么想,爸爸的情况至少比那些遇到意外的情况好,如果是意外,你都没有机会和爸爸讨论应对的方法,现在至少我还听到你和爸爸一直在讨论办法。
这段对话是在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进行的,在我的内心所引起的激荡犹如快速运动的画面遭遇瞬间的定格,让我在巨大的悲苦中真的仿佛接受了一次镇静治疗,我的内心刹那间有了平和之感,看着女儿诚挚的目光我甚至对未来都有了些微的期许。
女儿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即便家庭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她依然会不失时机地以她特有的幽默话语来宽慰我。比如我看路遥的小说,女儿却说:“妈妈,在困难的日子里,你就别看了,你已经够困难的了”;还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其实开开心心地过是一天,愁眉苦脸地过也是一天,这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反正我就选择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陪她一起看电视节目,嘉宾问参赛者关于桃花源的想法——“如果世间真的存在桃花源,你愿意去吗?”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女儿,没想到她说“我不想去,因为不容易和不公正在社会中总是存在的,如果不经过这些历练,人生怎么会有真正的快乐呢?不过如果有懒人国我倒是想去的,吃的喝的都长在树上,太舒服啦”……
除了劝慰的话语,有时她还会送我些实实在在的礼物,当中又暗含着鼓励,着实让我感动,比如有一天我接她放学,她高兴地说:“今年我们生态小组发的吃的东西是最多的,我给你留了一块最贵的小林煎饼,后面还写着是吉祥煎饼,还有两颗大白兔奶糖,你别忘了吃哦”;去年我过生日时她送了我一本日记本,在扉页上她写道:“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这些天以来,您承受的压力是我所不能体会的,这些压力来自工作,也来自生活,所以,送您一本漂亮的日记本,让您倾诉,您把不开心的事都告诉它吧”;今年我过生日时她又在贺卡上写道:“您要相信——现实的深渊万丈最终一定会在您的坚持和努力下,变成最闪亮的光芒,就在前方”。
就这样,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女儿经常以她特有的方式给予我最深切的关怀和鼓励,让我在人生的凄风苦雨中不再感觉孤单,倍感温暖,也拥有了更多直面人生的勇气。有时我会担心她太过懂事,小小的年纪承受了太多,她却以实际行动一次次打消了我的顾虑。
自从先生生病以来,女儿的学习不降反升,从班级前十名跃升到了前三名,还发展了很多兴趣爱好——打网球、游泳、写幻想小说、练英语书法、自学韩语、参加上海少儿广播合唱团、学夏威夷吉他、担任学校环保委员、被评为优秀生代表和学校英语风采之星等等,这些全部是这两年里她做的事情。这个暑假她还主动跟着外婆学会了买菜和炒菜做饭,能有模有样地烧三菜一汤了,晚上有时还会抢着帮我去洗碗筷,看着她麻利地收拾完一切,刚想叫她休息时,她已经用湿漉漉的手脱下围裙,挽着我要陪我去散步了,她说晚上一定不能让我一个人出门,她不放心的,她要保护好我的。
这就是我率真可爱的女儿,是我和先生都想对她深情地说一声“感谢”的女儿。
她曾问我爸爸有没有哭过?
我说在我面前我只看他哭过一次,女儿说“他真坚强!不过我在家也只哭过一次,我是在学校哭,在晚上睡觉时有时想到爸爸的事会躲在被窝里哭,有次音乐课放《父亲》这首歌,我听了,眼泪止不住地流。”
当我把这段对话转述给先生时,他在我面前第一次放声大哭,他说他为女儿的懂事而感动,他说就是为了我和女儿也要坚持下去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他绝不能放下我们。那一天,我也好感动,为我们仨这份彼此相知相守的情意。
战斗还在继续,衷心地感谢女儿,因为你的努力,爸爸妈妈能拥有更多的智慧勇气和爱去面对人生的苦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