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峰曾经住在北京南锣鼓巷,有天刚到家就收到一封邮件,打开以后是一个人在南锣鼓巷大约十几分钟前拍的一张照片……
跟王小峰同样有点儿被过度关注的,还有刚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格非。十几年写就的《江南三部曲》,终于得到了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的认可,当然是好事情,但格非说,这件好事情带来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是到哪儿都有记者跟着他。最近他回了趟老家,一下车,就发现有记者来了,跟着回到他的家里,拍了他母亲的照片,又拍了他父亲的照片,格非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记者也跟着去了,一个一个采访他的亲朋好友……
走到哪里都被关注,类似明星的待遇让王小峰很不适应。王小峰的处理办法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把生活过得尽量简单一点,不去想太多的事情。这一点,跟格非的做法如出一辙。格非最愉快的,是每年6月到11月初的一段写作时光。他搬到一个秘密地方,只留座机,这个座机,只有两个人知道号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授予莫言的当晚,就有无数记者拥到了高密,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想尽快从这种热闹和喧嚣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他还叮嘱记者们,你们明天也回去吧。如今看来莫言显然是太过乐观了,不仅记者们第二天没有回去,时至今日,他头上那顶诺奖得主的帽子也没有变得轻巧起来。以致于莫言不久前不得不表示,自己可能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写一部作品。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亚马逊中国盘点了2000年至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销售表现,有趣的是,得奖作品一般仅在获奖后2个月保持较高销售纪录,然后就开始下降。对吃鸡蛋没有持续的兴趣,却对下蛋的母鸡围追堵截,这似乎并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好像书展上那些热情的姑娘,举着一本还没读过的书,排几个小时的队等年轻帅气的偶像作者签一个名。也许,我们可以自我安慰,关注作家久了,总会有些人会愿意去读一读他们的书,至少,不算是件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