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近日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面对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逐步老龄化趋势,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企业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相比国外,确实有些过早。从一定程度上,实行延迟退休改革有必要。
不过,网上吐槽一片。坦率说,老百姓并不怎么欢迎“延迟退休”。比如,养老金问题,延迟退休导致职工“交钱的时间长了、领钱的时间短了”;养老多轨制问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工等的养老待遇,差别太大;还有就业年龄的限制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带来社会公平的问题。所以,延迟退休改革不应止于小步慢走,更须以养老制度实现全面公平正义为前提,制定配套措施。
延迟退休,首先要保障公民良好养老待遇。中国的养老保险费,普通职工的感受是交得多而领得少,这也有事实为依据。在世界125个国家中,仅有11个国家的社保费率超过40%,10个国家在欧洲,还有一个就是我国。在这一点上,人社部也承认,我国5项社会保险费率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而领取养老金偏低,《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岗工资)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为保障养老资金到位、充足,在许多发达国家,养老资金的来源中,国家财政资金要占到一半左右。相比之下,对于养老资金的支持,我国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建议能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从目前80%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让更多的人参加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可以“以钱养钱”,提升养老金收益率?能否让国有企业增加分红来补充我国财政,在制度上明确,全部用于补贴养老,让职工良好养老待遇得到保障?
其次,延迟退休,不能造成养老不同待遇的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在推进延迟退休改革的同时,不仅必须加快缩小养老不同待遇,而且要加快推动养老双轨制并轨。
再次,延迟退休,就业年龄歧视应该消除。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将来延迟退休的“合理退休年龄”会设定在多少岁,但社会上,民众就业,受到年龄限制。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年龄、许多企事业单位招聘,“35岁以下”俨然成了求职者的门槛。那么,将来延迟退休了,怎么保证大龄就业人员的就业权利?
我们期盼,延迟退休改革不仅要小步慢走,也要在构建公平正义养老制度上多做努力,保证劳动者体面工作,尊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