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里头有一种脚色,叫做架子花脸。所谓架子,一般指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架子花脸,也许是说比较注重工架以及念白、表演的花脸吧。
上海人讥嘲某某人“架子搭足”,犹言其过于傲慢,不易通融。
那么,架子肉又作何解?难道这种肉食也要摆足“架子”吗?
可以说,非亲历亲尝者,难以意会。
新疆。乌鲁木齐。一家风味餐馆。当地朋友作东。
酒过三巡,菜品五道。这第六道菜,服务生端来一座“塔”。
这座“塔”,用铸铁细管做成上、中、下三层,圆锥形状。最上面的一圈,向下垂挂着一根根被烤得有点发焦的肉串,形成一道“肉帷帘”。
席间就有人欢呼起来:“啊,烤羊肉串来啦!”
可不就是烤羊肉串嘛,只不过不是人们常见的那么一把一把地躺着呈现,而是一串串倒悬着,似乎给人的印象是普通羊肉串的升级版,精致得很。在座的客人都这样认为,谁也没有觉得这样的“羊肉串”,不应该被定义为“羊肉串”。
我也没有什么异议,因为不懂;还因为当有人欢呼“羊肉串来啦”的时候,服务生也没有露出诧异的神色,而且其味道也与烤羊肉串相当近似,虽然我对于这个“羊肉串”过于壮硕、过于“连绵不断”(不像一般羊肉串那样现出串珠的格局)而怀疑它的“正当性”。令我感到稍稍有点问题的是:这样的羊肉串,不是用铁签子串起来,而是由铁钩子钩住的;吃它的时候,必须把铁钩子上的烤肉取下来或就着铁钩子上的烤肉,用小刀把肉一块一块割下来吃。
这样的吃法,会是羊肉串吗?
饭局完毕,再也没有见到另一种我们熟悉的羊肉串。
吃具有新疆特色的美食,哪有不吃羊肉串的道理?因此,我和大家都认为,这座“塔”,应该就是羊肉串了。
事实上,我们都错了。
在新疆的几天行旅中,我们再也没有见识过这种“另类”的“羊肉串”,而一直在吃串在一根根铁签子上的羊肉串。
后来,我才明白,这座“塔”,有个正式的名字——架子肉。
可不是吗!挂在铁架子上的烤肉。非常妥帖的称呼。
百度一下,上面说:“架子肉新疆南部的一道特色美食。架子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做法是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将肉分为若干块,洗净后用面粉鸡蛋包裹起来,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然后放入密封的馕坑中烘烤。架子肉鲜嫩而可口,是待客的上品。”
据说,架子肉是新疆南部喀什达瓦昆的特产,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这个圆锥体的铁架和炉坑是特制的,它有个作用,是便于旋转地烤制羊肉,在恒定的温度下均匀受热。
达瓦昆架子肉在当地流传了上百年后,因故失传了几十年。大概在2003年,岳普湖县政府制订了把旅游作为发展经济的抓手后,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引起了来自民间、掌握着制作架子肉绝活的阿不都拉等人的兴趣,于是,架子肉又重现“江湖”,对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要把架子肉的滋味和其他烤肉作比较的话,我以为它更接近的,倒不是羊肉串,而是巴西烤肉。
由于架子肉体量足够大,如果就餐人数少的话,那就可能粥多僧少,造成浪费。
“塔”形的架子肉,形式感很强,惹人喜爱。还有一种架子肉,是以“晾”在一根“晒衣竿”的方式出现的(两头各有叉形支架,上面搁着一根铸铁细条)。当然,也有的架子肉不讲究形式,把烤肉从架子上取下来,直接放在一只瓷盆里端上桌的。
买架子肉时,只需告诉店家自己想要多少(斤)。所谓多少(斤),是以生羊肉为计量对象,然后由店家负责烤制。这一点,和我们吃鱼鲜一样,只要认可店家安排的鱼的重量即可,其他由店家操作。
过去只在南疆流行的架子肉,如今在乌鲁木齐也能吃到,说明它的魅力还是很大。看官如果对架子肉感兴趣的话,走过路过,不妨多问问,也不枉千里迢迢到新疆错过了一道美食。由于架子肉做工比羊肉串复杂,估计一般的店家难以措手。所以,并不是每家标榜“新疆特色美食”的餐馆都有供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