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聪慧(连载33)
陈赓大将:“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于华阳镇一役遇险。粤军一部侧击东征军,距蒋氏仅数里。陈赓将军弓身负蒋氏急行,命一连官兵掩护,且战且走,遂使蒋氏过河脱险。故陈赓将军与黄埔同学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时云:“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
延安整风时期某日,陈赓将军与彭德怀元帅聊天。康生掀门帘进,问:“聊啥?”彭德怀元帅对曰:“陈赓救老蒋。”康生阴脸谓陈赓:“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里要打那么多仗!”陈赓坦然对曰:“那老蒋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成了反革命?”康生自觉无趣,讷讷而退。
陈赓大将:“王先生”的把戏
1928年4月,陈赓将军化名“王庸”,赴上海担任中共特科情报科科长。将军或西装革履,如租界之“西崽”;或戎装佩枪,如国民党之高级将领;或绫罗绸缎,如富商大贾。将军与国民党特务称兄道弟,打得火热。国民党特务皆称之为“王先生”。以至将军被捕时,仍疑为是“王先生”玩的把戏。
某日,上海党组织于法租界某戏院进行秘密接头。参加者,以看戏为掩护,交换情报。散场之际,租界巡捕与国民党特务突然包围戏院,逐人检查。陈赓将军大声吆喝:“别让共党跑了!”遂与前来围捕的警探“合作”,充当“蟹角”,独把一门,参加会议者皆由其门走。
黄新廷中将:以香燃指不误岗
黄新廷将军言,红军时期因连续行军打仗,人困马乏,夜晚宿营常有人误岗。将军任副班长时,每至带岗,均燃一香夹手指间,燃点至肤烫醒,从不误岗。某日,因连续行军三日,疲极。将军燃香烫手指未醒,火着铺草,险酿大祸,由副班长而降为士兵。
黄新廷将军善分析,长判断,多机变,指挥作战能以少胜多,以弱凌强。初任连长即奉命攻敌某保安大队。是时,全连只有五排子弹,共25发。将军将子弹发给优秀射手,并规定目标,锁定敌人指挥官和机枪射手。另又组织一个班携手榴弹隐蔽接敌,发起突然袭击。是役大捷。战后,师长汤福林奖励将军一块盐巴,巴掌大小。将军视为“宝贝疙瘩”,亲自掌控,每饭时于菜汤中涮一涮,约用一月余。
萧克上将:“鸟人鸟语,鸟图鸟文,何为二宝?”
1934年10月某日,红六军团于贵州旧州擒一瑞士传教士勃沙特,并获一张一平方米大小之法文贵州地图。是时,有人谓勃沙特为“帝国主义分子”,该杀;谓地图为“帝国主义文件”,该烧。萧克将军见之则大喜,曰:“吾获二宝也!”时人不解,问将军:“鸟人鸟语,鸟图鸟文,何为二宝?”将军对曰:“勃是瑞士人,瑞士不属帝国主义国家。其次,瑞士与法国同属欧洲,应通法语,当为大用。”是日晚,将军礼待勃沙特,持马灯,请勃翻译地图,将军以中文记之,夜半毕。陶汉章将军告余曰,后此地图在六军团行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军言此赞曰:“萧克将军文化高,有水平,处事深谋远虑,非一般工农干部所能比啊!”
萧克将军晚年常挂念勃沙特为红军翻译地图事。1984年出访欧洲途中,四处打听勃沙特下落,以期相晤,未果。1987年5月,将军获悉勃沙特仍健在,居英国曼彻斯特之消息,喜出望外,挥毫致函曰:“久违了!从索尔兹伯里先生处得知你的近况。虽然我们已分别半个世纪,但50年前你帮助我翻译地图的事久难忘怀。所以,当索尔兹伯里先生问及此情时,我欣然命笔告之。如今我们都早过古稀,彼此恐怕难再见。谨祝健康长寿。”
徐海东大将:“三个团的援兵到了!”
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初,行至独树镇。国民党第四十军第一一五师和骑兵团追至,两翼包抄。翌日拂晓,徐海东军长见远处山影团团,略近,三座山峰兀立天边。将军挥鞭指道:“三个团的援兵到了。”红二十五军进山后,占据有利地形阻敌,果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