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青龙镇已成港口集镇。上海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之一《青龙杂志》载云:青龙镇有坊(街巷)三十六,桥二十二。《青龙镇志》记录了当时青龙镇的规模:街长三里许,有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商贾云集,亭台塔楼相望,高大的建筑龙江楼、四宜楼闻名。
历代文人雅士写青龙的名篇佳作不少,读宋应熙的《青龙赋》,窥见青龙镇控吴淞江咽喉、向江淮及浙江辐射之气势,连东海而与沿海往来。其时,青龙镇有“小杭州”之美誉。据考证,古青龙镇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镇区面积约6公里,居住人口约45万人。北宋以后,青龙港的河道及海口地形受到限制,水网遭破坏,港口移至江苏太仓刘家港(今称浏河)。现在,青龙镇已改名白鹤镇,但保留“青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