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所邻近夫子庙。这里有极佳的行走线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心,向来以城东南为主。我从白下路一带出发。时间通常是晚上,黑夜和安静可以带给一个人更多思考。复兴巷、棉鞋营、马路街、城佐村……很短的路径就有一个不同的名字,往不同方向,向西,程阁老巷、张府园;向北,复成里、仁义里;向东,尚书巷、蓝旗街;向南,琵琶巷、乌衣巷,条条巷道交叉延伸,使人不得不感叹古城深厚的底蕴。光看名字,也能想象那些外表普通狭窄的小巷,曾经有过的精彩和荣耀。一道破旧的门坊,一幢低矮的瓦房,也许就是某位名人当年的故里,就有某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发生。
南京小巷,与上海,包括苏杭的精致相比,相对粗犷了些,更带有一种北方气质。在热闹处,小吃店、小衣铺、小卖部鳞次栉比,烧烤味、烹炸声、酒菜香彼此交织,可能有些喧扰,或者不够整饬,但这正反映出原生态的市民状况,或许说,是一座城市的大度包容。
走在小巷里,除了感受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外,还能惊喜地发现老行当的身影。布鞋店或许不算稀奇,而弹棉花,甚至修雨伞、磨剪刀的存在,就不能不让人感叹南京的气度。这些如今许多小地方都难以维系的行业,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仍然有生存空间,南京的独特魅力,看来不仅在于它丰富的历史遗泽和风景名胜,还在于它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在谧静的巷道里,可以避开大路的嘈杂,独享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城市的夜晚是如此神奇,某段街巷可能人流聚集,熙来攘往,而走过一条路,拐过一道弯,刹时便是清静异常。这时走在那些写满古典名字的路上,便觉得与那些沉默无声的历史文化是如此之近。没有月亮的晚上,雾气会慢慢笼罩一层迷蒙的色彩,倘是满月,当一轮漂亮的金黄爬过民居墙头,突然跃升于银杏树上的天空之时,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小巷的建筑是如此普通,走得久了,恍惚间会以为到了某处乡下,它们的低矮和低调,外观是那么相似。而稍一定神,路边一排高大的梧桐却会提醒你身在南京,一个有着特殊标签和引以自豪的地方。于是,发出莞尔一笑的自嘲,继续向前。
小巷积淀着普通的故事演绎,小巷也见证着生活的智慧勇气。一次坐上公交,公交正行驶在经常走过的一条小巷里。眼见庞大的车身将原本狭窄的巷道挤得缩去大半,这时对面却又行来一辆同样庞大的身躯,正当乘客如我茫然无措时,司机却神态自若,左右腾挪,几下便化险为夷,汽车从容而过。不由松了一口气,方才发现司机竟还是一位年轻的女性,佩服之余,更多一层感叹,南京小巷,夜幕下会有多少这样动人的风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曾经的小巷都已拓宽为通衢大道,那些大道是小巷放大的身影,用它们的功能和影响,将南京的文化历史更加广泛地展示给了人们,而如果你有兴致,有闲暇,不妨放开脚步,更多地走进南京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