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的正式曲目结束后,往往会有安可(encore),即返场加演,以助余兴。当然,返场的一般都是小曲。有时候整场音乐会表现平平,返场却徒然掀起高潮;有时候正式曲目已经非常出彩,安可更是锦上添花。以前西洋名团来沪演出,安可的往往是《北京喜讯到边寨》《茉莉花》《匈牙利舞曲》《斯拉夫舞曲》……近年来,则有了喜人的变化。
世博期间,哈丁率领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登台东艺,下半场是马勒《第一交响曲》。演完这样篇幅浩大的曲目,一般是不“安可”的,但哈丁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跃上指挥台,在他缓慢的手势中,幽幽流淌出的是瓦格纳《爱之死》,全场刹那间屏息静气,沉浸在瓦格纳感天动地的生死爱河中。一曲结束,观众的掌声甚至超过“马一”;无独有偶,最近马泽尔指挥英国爱乐乐团,下半场也是“马一”。结束后,已经82岁的马泽尔在几次缓步往返谢幕后,观众都以为要曲终人散了,没想到老马小跑几步,站上指挥台,一棒挥下,是瓦格纳堂皇豪迈的《纽伦堡名歌手》序曲!瓦格纳的曲目平时在我们这里很少上演,现在居然出现在安可中,令乐迷兴奋不已,大呼过瘾,称是意外的收获。
刚刚结束的瑞士巴塞尔乐团音乐会,本来亮点是小提琴家穆洛娃,但现场掀起全场狂热高潮的,却是乐团最后安可的罗西尼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序曲——敏捷的弦乐,灵巧的木管,适度的铜管,将罗西尼的诙谐俏皮、潇洒倜傥表达得淋漓尽致、韵味十足。四十多人的乐团赢得全场观众起立欢呼!
伦敦交响乐团的安可往往也是鼓舞人心的,其“代表作”——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主题曲,不仅在世博会、东艺接连奏响,捷吉耶夫今年3月指挥该团在大剧院音乐会中的第一场,也安可了此曲。当乐团准备开始安可时,人们在期待:会是什么曲目呢?只见捷吉耶夫的魔手一挥,原来是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片段——与老柴前呼后应,音乐会在意味深长中结束。
去年上海艺术节期间,有一场帕尔曼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在奏完莫扎特、贝多芬、圣桑的奏鸣曲后,帕尔曼一口气安可了四五首小品,曲曲动人心弦,其中有维尼亚夫斯基、克莱斯勒等小品,当然,最火爆的是超级炫技《精灵之舞》,帕尔曼举重若轻、幽默松弛,以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精湛技巧沸腾全场,令人想起多年前文格洛夫在上海音乐厅的那个梦幻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