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构做多决心没有动摇。近期行情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险、券商和房地产股轮番启动。由于这些股票普遍市值较大,它们的启动通常代表机构的操作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行情启动的时候,房地产股是表现最抢眼的板块,到4月份以后,这个板块再次发力,这说明年初发动行情的资金并没有在2400多点的调整中全身而退。那种担心机构推高行情捞一把就走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行业指数的情况看,房地产股和金融服务类股票都已经突破3月初的高点,这样指数向上突破就有必然性。大盘股的涨跌是因,指数的起伏是果。金融股和房地产股创新高在先,指数向上突破在后,这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2)个股分化说明场外增量资金没有明显进场。5月1日开始,创业板退市制度将正式实施。关于主板退市制度的议论也在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纷纷向下调整,这跟大盘股轮番启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盘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批股票的上涨,要以另外一批股票的调整为代价,个股强弱分化明显,这种情况说明,整个市场的资金总量并没有大的变化。买进一个股票,就必须抛掉另外一个股票,这是典型的存量资金行情。尽管在QFII额度和地方养老金入市方
面,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盘面个股分化越来越明显,这说明资金总量是不变的。大部分的机构因为仓位已经很重,所以他们的操作基本都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味道。
(3)成交量裹足不前说明市场人气并没有全面复苏。今年以来,行情尽管在缓慢上涨,但成交量却裹足不前。过去两年尽管大盘在调整,但以沪市为例,日均成交量基本都在千亿以上。成交量的大小反映了市场的资金面状况和人气状况,如果日成交量始终在1000亿上下徘徊,无法取得新的突破,那么市场总体就依然会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对中小投资者来讲,账户的市值有没有明显增长跟他们的操作行为有重大关系。如果不赚钱或者赚的都是一些“买菜钱”,寄希望于中小投资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是不现实的。
认清是存量资金推动行情发展还是增量资金推动行情发展,对实际操作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在存量资金推动行情发展的背景下,操作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克制追涨冲动。存量资金行情很少会形成逼空上涨的局面,或者也不会出现整体持续大涨的格局。因此,追涨是没有必要的。第二,保持充分的耐心。买进的时候,设定好价格耐心等待;卖出的时候,如果手里的股票暂时还没有涨,就要给它更多的时间。第三,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既然是存量资金行情,有盈利的时候,你不跑别人会跑,所以没有必要一路持股。达到盈利目标,就要及时退出来。 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