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党代表析难点议热点畅谈上海经济转型发展
~~~——党代表析难点议热点畅谈上海经济转型发展
~~~——党代表析难点议热点畅谈上海经济转型发展
~~~——党代表析难点议热点畅谈上海经济转型发展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几年前不敢想的事可以大规模做了
——党代表析难点议热点畅谈上海经济转型发展
叶薇 邵宁 潘高峰
  【访谈嘉宾】

  周振华代表: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尚玉英代表: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方星海代表: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贺东风代表: 

  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

  “营改增”试点过程不会很长,范围也会逐步扩大

  记者:“营改增”试点以来,利好效应逐渐放大,税负整体下降。但也有企业反映,纳入试点后,税负不降反增,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营改增”试点对经济转型有怎样的深刻意义? 

  周振华:2009年,我加入市委组织的“冷班子”六人调研组。这个冷,不是泼冷水,而是要有前瞻性,要考虑长远的、思路性的东西。从那时开始,上海就致力打破服务业发展的税制、体制、法制等瓶颈。今年1月,“营改增”在上海试点,可谓水到渠成。 

  “营改增”试点,不是一次简单变革,而是契合上海转型发展新坐标的重要调整。下一个5年,上海要在转型道路上走得更踏实,还需要更多的机制体制创新。建立更完善的制度环境,税制改革亟待解决。 

  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反映,成本大都在外地,如购买带宽、服务器,有的电商企业在全国采购,90%的支出都在外地,而这些在外地发生的成本很难获得增值税发票,以至于抵扣不充分,一定程度增加了税负。这是试点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这里试点了,那里没试点;这个行业试点了,那个行业又没试点。大家适用税制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断裂,毕竟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封闭和局部的市场。 

  不过,我认为“营改增”的意义不在于个别企业或个别行业税负的增减,重大意义在于它的波及效应。有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看清了税改的意义,不再只盯着静态的财税收入增减,而是看到了大系统的动态变化,都在积极争取试点扩围。 

  长时间试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收的公平性,我感觉试点过程不会很长,试点范围也会逐步扩大。最重要的是,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也在更加完善中。

  11个专项重点突破包括新能源装备、卫星导航产业等

  记者:未来5年,转方式、调结构要取得重大突破,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着力突破? 

  尚玉英:下一个5年上海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和格局,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已制定了11个专项重点突破,包括新能源装备、卫星导航产业等,有明确具体的领域、目标,具体实施的项目、主体和技术。 

  不得不承认,我们目前在一些核心装备的关键技术上还存在瓶颈。比如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产值就达160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其核心装备还不能实现国产量化,制约了整个产业继续升级。核心装备中的配套零部件同样缺失,多数需要进口。类似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此外,高端人才较匮乏,直接导致了我们在装备制造业上的“高端缺位”。其实,在加快高端装备产业集聚方面,上海已有良好基础。未来5年,要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优势,就必须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所作为。要培养关键领域、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的领军人物。 

  贺东风:希望在未来的5年里,我们的C919大飞机能够飞向蓝天,并交付客户,用于航线运营。我们的支线飞机也将交付,并大批量生产,随之而来的很多基础建设、科研生产能力、人才能力等方方面面能力,都将支撑这项工作的开展。 

  实话说,要形成“空客Airbus”“波音Boeing”“商飞C919”的“ABC”三足鼎立局面,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但我们会努力。 

  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发展民机产业,同时也希望通过项目和产业的成长,带动和培育民机产业链、产业体系的形成,带动我国基础科研能力的提高及相关的材料和多方面研发能力。通过这个项目,来带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进步,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责任。

  建国际金融中心最大机遇,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记者: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如何进一步增强,金融如何更好地为经济转型服务? 

  方星海:过去,缺乏大型金融机构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短板。我们围绕这个短板,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到陆家嘴或外滩走一趟,就知道上海金融机构的密集程度。今后要在这一点上有更大力度的突破。组建大型金融机构,创立大型金融机构的上海总部,或者说是“二总部”,把附属公司、直属子公司尽可能设在上海。 

  目前,我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加快。四五年前,我们可能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可以大规模地去做了。现在全球很多国家的政府,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以及做贸易、做生产的实体机构,都非常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和支付的货币,最近伦敦都开始发行人民币债券了。这是我们的绝佳机会,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金融中心的成长、涌现,都跟该国货币的国际化分不开。 

  我预计,今后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有非常大的推进,大大提升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为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我们的金融市场调配全球资源,创造非常好的条件,上海要抓住这个机遇,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实现跨越。这也将为服务业成为上海经济的主导产业提供很好支撑。 

  本报记者  叶薇  邵宁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职场方圆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博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几年前不敢想的事可以大规模做了
互相理解才能化解医患纠纷
掌声 心声
各民主党派市委和市工商联致贺
新民晚报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A02几年前不敢想的事可以大规模做了 2012-05-19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