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睹清代原版墨模了解墨锭制作技艺
管诚
■清代原版墨模———“十六罗汉”之一
■“十六罗汉”墨锭之一
  曹素功是创始于明末清初的制墨名家,清《墨林初集·墨品赞》中有“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氏”的记载,可见曹素功技艺的精湛,当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发展至今,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纪念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州路上的上海笔墨博物馆特别推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展”。

  展览将从墨锭制作的原料、流程、工具等一一展现。制墨是以烟料加入动物胶反复捣杵锤敲成坯料,再放入墨模压制成型的过程,之后还要经过翻晾描金等步骤。据记载,古代传统制墨技艺流程分为:浸油、烟碗、烧烟、筛烟、溶胶、用药、搜烟、蒸剂、杵捣、秤称、锤炼、丸擀、搓制、入灰、出灰、印脱等十几项。曹素功深谙古人制墨之法,并将其归纳成六大工序:炼烟,蒸胶,和料,制墨,翻晾以及墨模雕刻。

  其中一项不得不提———墨模。墨模又称墨范或墨印,是制墨的工艺模具。墨模雕刻既是制墨的重要工序,更是一项艺术创作。当年,曹素功不惜工本聘请雕刻、丹青高手绘制墨模。到了清末民初,曹氏十一世孙曹麟伯与晚清画家任伯年是好友,任氏曾在墨庄居住半年之久。任伯年以画人物著称,且缩小作墨面,其中代表作“若耶风韵”书画墨,是由任伯年绘画,曹麟伯执刀雕模而成。光绪末年,曹麟伯重金聘请墨模雕刻家王绥之,此人不仅精于雕刻且擅绘画,他的作品多达八十余套,现存的名品有“溪流”、“寒香”等,是他根据海派画家吴昌硕的作品雕刻而成,雕刻的吴昌硕行书诗句逼真如同亲书。这一时期,墨锭造型设计已为制墨家所关注,这种变化使墨脱离了纯粹的实用价值,体现出其艺术价值。

  墨模体现了传统的木刻艺术,也体现了造型艺术。早期优秀作品,已为藏墨家视为珍品。此次展品中,有一副“十六罗汉”墨模为清代原版,就是珍贵的文物。

  展品除了这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墨模精品,还有一些制墨工具平时难得一见:有炼烟时用到的灯碗、灯盏、灯芯等。制墨用的墨坯,衡器,砝码,铁锤,铲刀,拆墨刀。翻晾用的挫墨板,挫墨刀等。描金用的牛皮胶,陶碟,颜料,棕刷等。这些工具虽谈不上珍贵,倒也十分奇特,值得一看。      管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职场方圆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博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绿梅图》里 父女情深
一睹清代原版墨模了解墨锭制作技艺
收藏艺术节 藏家来赛宝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12一睹清代原版墨模了解墨锭制作技艺 2012-05-19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