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次党代会上首次开展党代表提案工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情关注与广泛参与。记者今天从大会提案组获悉,截至昨天18时,大会已经收到代表提案37件,这些提案或聚焦社会难点求突破,或谋划转型发展提建议,不但为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本身也成为上海探索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深入调研写提案
市级机关党代表们这次带来了多份提案,其中一份《关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的建议》的提案特别受关注。
党代表、市委副秘书长周波是这一提案14位联名代表中的发起者。他告诉记者,提案源自上海市委的一个调研项目。“上海率先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以及人民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周波认为,要进一步增强上海的“软实力”,必须打造“诚信上海”品牌。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参加调研的同志们先后深入本市教育、宣传、文化、法制、市场监管、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各部门各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如食药品、工程建设、保障房申请、商业服务等领域,更是调研重点。整个调研工作前后持续了大半年,最终才形成了提交大会的这份提案。
管理难点入提案
闵行区党代表带来的《创新大型居住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案,指出了闵行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人口导入区之一,在社会管理和财政支出上面临的最大难题。
党代表、闵行区委组织部长丁欢欢告诉记者,闵行区承担了较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三轮选址建设,导入人口将达45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居住区,社区管理以及公共财政都承受着很大压力,面临很多困难。
这份提案曾在闵行区党代会上提交讨论,得到了一致赞同。大家认为,大型居住区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滞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需要镇级、区级层面的努力,也需要全市的关注和支持。经过进一步的深入调研,这份提案经过修改和充实,提交市党代会,希望集思广益,全市共同来破解这个未来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优秀经验变提案
《加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闸北区党代表们酝酿很久的一份提案。提案内容是闸北区已经开始实践的社区基层党建创新举措,党代表、闸北区委书记方惠萍将它形象地称为“班长工程”。
“居委会书记被称为‘小巷总理’,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待遇,更好地联系百姓、服务社区,我们一直在思考。”党代表、闸北区委组织部长王宏伟告诉记者,闸北区今年开始实施的“班长工程”,通过选派优秀青年进社区、全市招聘优秀党群工作着、保留少数特别优秀的退休人员三者结合,在社区党建、社区管理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两位党代表说:“好的经验值得推广。我们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又经过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最终形成了提交党代会的提案,希望能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构筑和谐社区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 潘高峰 邵宁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