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总数趋少
美国国务院7月31日发布年度《各国恐怖活动报告》,由美国全国反恐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恐怖袭击次数由2010年的11641起降至10283起,恐怖袭击致死人数由13193人降至12533人。死亡人数相比最高峰的2007年下降29%,达到5年来最低水平。
恐怖袭击事件及致死人数总体下降,部分归因于伊拉克暴力袭击趋少。报告说:“拉丹和其他几名关键头目死亡,使‘基地’陷入难以逆转的衰落。”
去年,美国先后“清除”拉丹、其副手拉赫曼以及“基地”也门分支头目奥拉基,报告将这些成果归功于优化后的反恐合作。
威胁地区分散
报告认为,尽管“基地”运作艰难,但它正在适应并呈现出“持久和严重威胁”。“基地”核心虽然被削弱,但地区分支势力却在加强,“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也门南部“借也门内部冲突攻城略地”。
曾是“基地”最弱分支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去年在北非地区借助绑架犯罪攫取大笔资金。
“基地”伊拉克分支则抓住美军作战部队撤离的时机频繁活动。尽管多名头目折损,但这一分支正在恢复元气,同时将触手伸向叙利亚,试图参与叙利亚反对派发起的反巴沙尔政权运动。
另外两个恐怖活动见多的地区是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前者的“博科胜地”武装组织和后者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去年均制造不少袭击事件,致人伤亡。
指认伊朗“助恐”
美国去年没有发生恐怖袭击,但报告引用2009年圣诞炸机事件为例,提示政府仍需关注本土威胁。2009年圣诞节期间,一名尼日利亚籍男子试图用“内裤炸弹”炸毁一架飞往美国底特律的民航班机,所幸及时被发现和制伏。
报告继续将伊朗视作美国的主要外部恐怖威胁之一。“2011年,伊朗依旧是恐怖主义的活跃支持者,涉恐活动增加。”
报告判定,伊朗政府“助恐”是为了稳定因外部不稳定政治局势所触发的不确定国内政局,同时缓释日益趋紧的外部压力。
美国国务院认为,伊朗去年刺杀沙特驻美国大使未遂案表明,“伊朗对国际恐怖主义有兴趣”,试图借此实现外交政策目标。
报告同时指认伊朗向恐怖组织提供武器,协助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组织培训武装人员,默许“基地”等组织使用其领土作为向南亚地区输送资金和人员的通道。
朱超(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