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情绪已经调整到良好状态
马克说:“他们暗算人!明明做不到的合同,扔给我?这很不公平!”“现在的CEO是你啊,你不管,谁管?”“反正那份合同不是我签的!”马克蛮横地说。
苏月柔声劝道:“你丢给总部,要新加坡方面负责,道理上是对的,不过,是否让总部觉得我们无能呢?他们肯定希望我们自己能把难题处理好。”
马克停顿着,没有马上回答,显然,苏月的语调在灭他的火气,苏月的理性思考开始影响他。
“你再想想,明后天再做决定还来得及,不着急。”苏月明白两人互补的原理。一方着急时,另一方一定要格外清醒。智者钱钟书早就写过,两头同时绷紧绳子,绳肯定会断。
马克还在犹豫着,僵持着,电话中传来他特有的带着浓重的鼻音的喘息声。苏月沉住气,不催他改口,只是柔声地说:“你再仔细想想啊。”这时候,马克发声了,他意外地提出个要求:“你帮我看看人事材料。分析一下,在我们的雇员中,有没有具备发展北方地区市场潜力的。”
苏月虽然不完全清楚马克的用意,但是,猜出他已经在考虑挽回局面的方法。马克能够很快平静下来,进入正常的思考,让苏月顿时松了口气。她立刻应承了马克的要求,说晚上在电脑里可以查清楚。苏月决定转换话题,帮助马克轻松起来:“你现在有空闲的时间吗?前天我说的石库门的房子,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吗?”
苏月相中一幢石库门的建筑,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房子的主人举家移居北美,想脱手后到那里买个别墅,因此希望尽快把老家的房子卖掉,价格上也就让一点。三百多万人民币,不算太贵;房子坐北朝南,南面的天井对着弄堂,后门沿街,是在长乐路上,算上海的甲等地面。苏月喜欢老房子。她盘算过,二楼三楼可以住家,有一百多平方米,很宽敞,底楼的几十平方改造成商铺,不管是自己经营,还是出租,均划算。如果把三个楼面全部开店,就是一处规模不小的商铺了。苏月记得,在书上看见过一句上海滩的老话:一铺养三代,那道理很深刻啊。
在苏月决定是否要买房的决策当口,马克闯进了她的生活。苏月的心里,已经开始描绘与马克共同经历人生风雨的憧憬,所以她希望马克也对那房子有好感。从平时的交谈看得出,马克对上海的历史文化兴趣浓厚,苏月相信他会喜欢石库门一类的建筑。
听说苏月的这个打算,马克的态度,意外地比较含糊,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他在电话的那一头,嗯了两声,回答道:“改天吧,今天没心情。”苏月猜想,他或许是担心买房的费用。苏月很想告诉马克,关于买房的经济问题,她盘算过,她自己有这个能力,无须马克帮忙。但是,苏月又不愿意伤害马克男人的自尊,就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阳光明媚的一个工作日的开端,马克重新跨进办公室的时候,情绪已经出人意料地调整到良好状态。
马克满面红光地站立在客厅的中央,一米九几的高大的身子,头顶几乎碰触到悬挂的吊灯。他把深灰色的西装穿上了,还打了条金黄色斜线条的领带,人变得分外精神。他嘿嘿地笑着,开心地向每一个见面的部属问好;甚至连顶撞过他的张小三,也未受到冷落,马克同样让他见到了自己灿烂的笑容,仿佛根本没有昨天的尴尬场面。
那个北方的愣头青张小三,端一只杯子去饮水机泡了茶,往回没走几步,被人高马大的马克像堵墙似的挡住去路。他抬起脑袋,被迫与马克打了个照面,他吃惊于马克笑容满面的问候,不知新上司动什么脑筋,急忙低下头盯着自己油光闪闪的皮鞋,嘴里讪讪地应了一声,赶紧溜去自己的办公桌前落座,手中的茶水也洒落在地板上。
几分钟后,苏月走进属于马克个人的办公室时,见他站在窗户前,全身沐浴在清新的晨光里;健硕的背影——凸显出肌肉的宽阔的肩膀,从头颅到双腿笔直有力的线条——像雕塑似的屹立着。苏月轻手轻脚滑步过去,绕到他手边,见马克手中捧着杯散发着香气的咖啡,正望着窗外的街景,若有所思,一脸傻乎乎的欢笑。苏月讽刺道:“什么事情这样开心啊?与昨天判若两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