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喇叭吼
楼上心烦乱
“每天晚上八个高音喇叭一起吼,吵得我们实在不能休息!”朱女士向记者大吐苦水。距他们小区仅十米之遥的九亭广场上,每天傍晚6时就开始出现多个唱歌跳舞的娱乐点,且大都使用高音喇叭播放舞曲。“大热天的,我们却只能紧闭门窗。哪怕这样,声音还是不断传进来。每天晚上都要等到11时半,这些音响才停,我们才能睡觉。” 朱女士介绍,自己曾联合其他居民找广场上锻炼的人协商,要求他们不再使用高音喇叭播放音乐,却遭到拒绝。对方理直气壮地回复,“我们是正当娱乐健身活动,音乐大一点,我们跳得才有气氛”。
家住浦东新区周浦镇瑞安路211弄的徐小姐说,她家楼下不远处就是小区的休闲绿地,每天早上5时开始,就有晨练的人们在那里大声唱歌唱戏,晚上6时又进入“晚场”,老年人聚集跳舞。有时,几个高音喇叭各放各的,发出巨大的混合噪声。这种情况要持续到晚上九点半才慢慢结束。“每天早上我们总会在睡梦中被吵醒,晚上家里的老人看电视都听不清声音,小孩子做作业更无法专心了,特别是夏天,门窗开着就更吵了!”
规矩要立好
执法更要严
据了解,上海环保部门每年接到关于噪声的投诉10万余件,约占所有环境污染投诉的48%;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引发的矛盾最为突出,投诉量占所有噪声投诉的一半左右。
前不久,上海就即将出台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止若干规定(草案)》举行听证会。从透露的草案内容来看,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在广场、公园、人行道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健身等活动,禁止使用带功放设施的音响设备”。专家指出,必须给噪声标准定量,定范围,在考虑城市规划,如进行学校、公园、广场、道路等的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执法部门也要主动出击,对恶意制造噪声的人给予相应处罚。不过,也有不少喜欢锻炼的市民提出,目前锻炼的场所和设施还太少,如果能有专门用来锻炼娱乐的室内免费场所,他们也不愿意干扰到他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 叶薇
志愿者 张丽霞 黄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