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的梦想,你还记得吗?
几年前,受赠《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译《炼金术士》)。友人说:这是一部好读的哲学书。一如绝大多数魅力传世的艺术品,它也经历过“漠视—尖叫”这条迂回的载誉路线。所幸,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在盛年便享受到随之而来的灿烂荣耀。据说,这是唯一一本语种超过《圣经》的书。
故事的雏形源自《一千零一夜》。保罗行文简洁,构篇朴素。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梦见自己可以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找到宝藏。男孩踏上追梦的路。他卖掉羊群,漂洋过海,穿过撒哈拉沙漠,一路奇遇,一路艰险却不改初衷,终不回头。最后,他见到了金字塔,却未获财宝。最后的眼泪使男孩明白宝藏所在:追梦路上得到的爱、友谊,以及关于生死、美丑的感悟。
更年轻的时候,我们似乎更天真,也更勇敢。在人生的那个阶段里,没有什么梦不敢做,也认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我们企盼生活中的奇迹按照自己的设想发生。但现实的窠臼,尘世的牵绊,却一日日褪去我们天马行空的本性,裹上谨小慎微的外衬。是的,我们有太多理由去随波逐流。现代人,很累!对家人,是爱与责任;对生活,需模板经营;而职场中,亦步步为营。以我为中心的“乐活”,是一种奢侈。至于做梦这回事,则停留在看不到尽头的远处。
正因为梦想逝去,全世界的“保罗迷”们才会沉醉在这剂配方简单的心灵鸡汤中。55岁的重庆能源松藻公司退休工人刘易强,在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奇幻之旅”,成为新闻人物。为了圆梦,他卖掉了家中的一套房子,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刘易强钟爱画画,在公司当掘进工人时,收入微薄。他搜集废旧杂志、报纸,用来写字习画。27岁,他考取了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却因为无力承担学费留守矿区。画画是刘易强的生命,他没有一日搁笔。迟来的圆梦,老伴没有阻挠,她只是担心:“一月份他刚刚面瘫,我担心……”
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都有其对应的代价。人在旅途,自多波折。也许因为种种阻难,梦想会暂时搁置,但却始终是最宝贵的指引。信仰梦想,就能到达彼岸。小人物刘易强和大作家科埃略有着各自的成功,实质却归一为梦想不灭的成功:梦想在心中,宝藏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