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叮咚门铃响,出现在眼前的送水工,像刚从水中捞起一般,汗水湿透衣衫。道了谢刚想关门,身边女儿递上一根冰棍,送水工意外而感动,深深道了声“谢谢”。
关了门,很感慨,更欣慰于女儿的爱心。酷暑里,当大多数人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那些奔波在户外的人们,理应得到更多关爱与呵护。回想起来,从小到大,孩子类似爱心举动不少:看到年老的卖花小贩,她总要上前买一些,“老奶奶早点卖完就能早点回家了……”遇到给灾区献爱心,她踊跃拿出自己一直舍不得花的压岁钱。
但爱心,似乎又不该仅限于此。小孩,有时也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对陌生人,或远方灾民,我们常怀爱心,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对自己身边人,乃至家人,我们是否也始终心怀关爱,并能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得以流露,勤于表达?
炎热季节,是否想到带假期中的孩子,去探望一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怕只是天天通个电话,关照几句……我想,这也是孩子暑期生活中,与完成作业、外出旅游同等重要、不该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当然,孩子能时不时对陌生人献份爱心,终究是一件好事。对陌生人给予关爱,理应是更高层次的一份大爱之心,不过身边又有多少孩子在捧起饭碗时,会向在闷热厨房里为他们精心备餐的长辈道一声“谢谢”?原因只是,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家人对他们的“奉献”,而忽略了表达自己对长辈的一份爱心。
爱,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所以,爱心教育,别忘了告诉孩子:向外人展示爱心,固然很好,但也别忽略了自己的家人。爱心,是内心真爱的一份自然流露,就像面对自己长辈,能够和颜悦色地说话,能够隔三差五去看望,能够真心实意愿花时间去陪伴,能够在长辈身体不适时悉心照顾……这些,都是有爱心孩子的完美表现,理应得到同样的表扬与赞许。
别让孩子对爱心产生习惯性思维:爱心只是帮困,只是捐钱。爱心原本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爱心也原本可以就从家里人、身边人做起,爱心原本可以浸润到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表情。相信这样的一种平常的爱心,更能打动到我们每一个人,更能渗透到每一个家庭、社会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