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在公园看到一位阿姨坐在河边树下石头上,将一杆崭新的长笛横在嘴边反反复复吹一首老歌,笛声有点哑,断断续续的,好几次,一吹到流转的地方就疙疙瘩瘩过不去。她很有耐心,卡住,就放下笛,擦擦汗,端起玻璃瓶喝口水,舔舔嘴唇再重新开始。她自得其乐沉浸在自己的笛声中,不知道我在一旁悄悄欣赏了她很久。
碰到这样的“小资”女人,总要多看两眼。应该是儿女成人甚至有孙辈的年纪了,今天却谁也不带,独自出来逍遥,在电影院,咖啡馆,饭店和公园常常可以看到她们,独自坐在僻静的座位上看电影,一边小口啜着咖啡一边看书看报,或是独自静静地享用一份牛排,有时则是在绿地独坐长椅闲闲地看风景……她们与周围年轻小资的区别,不仅是有了白发和皱纹,脸上还有一派风雨过后的沉静和怡然。
独处,是自己与自己的约会,也可以不在乎做什么。习惯独处的人,自己与自己相处很和谐,有一种默契,会产生一种磁场,就像相伴几十年的老夫妻,坐在一起不说话,也很自在。
喜欢独处的人,其实是喜欢,并且能够享受与自己待在一起时内心的安然和宁静。
老去的女人喜欢独处的不多,换句话说,已经不会享受独处的乐趣了。大多数人还害怕独处。如果今天要一个人度过,就会惶恐,不知所措,因为没人说话,冷清、寂寞就来了。那么,去看电影?逛公园?可是,一个人去有啥意思?手里没有一只犟来犟去的小手,身旁没有跳来蹦去的小人儿,手脚都不知怎么放。
女人一生,情感有三次大转移:恋爱时,是爱人;婚后,是孩子;儿孙降临,完成第三次转移。她们没有下班时间。上班在单位,下班回到家,家是第二个单位,而且是全天候劳作的单位。她们劳累、烦恼、抱怨、发愁,却心甘情愿,因为乐在其中。在对亲人、家庭毫无保留付出的同时,也把自己紧紧系在他们身上,使自己的快乐和精神寄托要依仗外界来实现。等到退休回家,老一辈人一个个“走”了,儿女孙辈也长硬翅膀离她而去,才发现,这辈子,送往迎来相处了这么多人,却与一个人成了陌生人,那就是自己。可是已难以回去,尽管那个人还在,但就像废弃已久的园子一样,长期不回去看看,拔拔草,已是一片荒芜,无处下脚。
真该向男人学学。他们把义务和权利、责任和个人乐趣分得很清楚,碗洗得尽心尽意,球也看得痛快淋漓,两者决不混淆,不会藕断丝连,就不会牵肠挂肚。烟和酒的发明,更像是特地给他们自得其乐准备的好伙伴,有酒,自斟自饮,有烟,快活似神仙。乐趣是很小,关键很“个人”,一旦众人离去,也容易将自己的生活从中剥离。所以在公园看到,女人爱扎堆,独处的男人多。
喜欢眼前这些独处的女人,虽然青春已逝,此时的表情和气质却有另一番优雅和美丽。在经历了漫长而平淡琐碎的岁月,做完女人例行的种种功课后,她们没有失守独立的自我空间,仍有独自看风景的闲情逸致。经历了人生的波折起伏,在日益嘈杂的世界里,仍能回归内心的安然和宁静。她们一生与那么多人同路和交臂,而最终没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与自己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