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卖完 废品登场
网友“一鱼”说,在大门口李白烈士的生平介绍墙前,有人从事收购废品生意且存在至少有一年。以前,介绍墙前每天摆着各种小吃摊,等早餐时间过后,便轮到收废品的小贩“粉墨登场”,一辆装满回收品的三轮车堂而皇之地停在生平介绍墙前,各类废品铺满地。墙下的花丛中有随处扔下的垃圾,地面上可以清晰看到小吃摊、废品站残留的污渍油渍,墙的对面又正是一个垃圾桶,异味更加熏人。后来经过城管部门管理,在生平介绍墙前摆小吃摊的几乎没有了,但废品收购现象依然存在。
广告“爬”墙 有失庄重
在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故居后门,看到空地上堆满一袋袋建筑垃圾。沿着黄渡路再向前,另一扇进出故居的大门两侧各开了一家小餐馆和一家杂货店,由陈云同志题写的“李白烈士故居”牌匾旁张贴着杂货店的饮料广告,墙上贴有一些非法小广告;由市政府命名的文物保护单位铭牌周围堆放着小饭馆的杂物。铭牌前摩托车、助动车、自行车随意停放,场面混乱。
网友表示,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原本该是一个清静严肃的地方,来到这里参观的游人都对烈士怀着崇敬的心情。然而,周围环境如此混乱不庄重,实在令人愤慨。
闻过即改 还盼长效
记者致电虹口区文博馆,工作人员表示对牌匾周围的广告,他们会马上处理。随后记者联系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也立即委托居委会前往现场查看。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赶到现场发现,小广告已经被处理,牌匾显得干干净净。文博馆工作人员称,他们以后会每天派人前去查看,确保不再有类似现象发生。而烈士的生平介绍墙也终于恢复宁静。街道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通知废品回收人员不要在此乱收、乱堆废品,之前堆积的废品也已处理干净。
市民希望,整治行动不是一阵风——来得快也去得快。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烈士门前“清静到底”,恐怕是有关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习生 明玥 应怡纯
本报记者 李玮
李白烈士(1910—1949)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调来上海,长期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他及时地向党中央传递了重要的军政情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李白烈士曾三次被捕,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被敌人秘密杀害。1985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李白烈士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