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阿依西古丽这样的辖区居民微信好友,小许的手机里还有300多人。这样直接与辖区居民微信互动,源于他的一次“突发奇想”。6月初,小许在徐家汇一家饭店吃饭时,看见店门口有该店的二维码广告牌,扫描后即可预订点餐,非常方便。这让他大受启发,几天后,他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小区门口。谁料这个小小的灵感竟带来“蝴蝶效应”,一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有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他为好友,多的时候甚至每天数十人。
小许管理的华泾绿苑小区是动拆迁小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情况较为复杂。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辖区情况,光靠居委反映和走访小区居民的传统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而微信恰恰利用了手机网络的快捷之利,拓宽了警民沟通渠道。居民们会通过微信询问小许很多问题,如居住证办理、狗证办理、户口政策等,也会反映小区里的各类情况。小许总是尽量每条都耐心答复,并在“朋友圈”中发布盗三车、电讯诈骗等防范提示,还有办理狗证、护照、户口等事宜的时间及相关政策手续等。居民好友们纷纷点赞、评论、转发,民警与辖区居民的关系也更为亲近了。
近两个月来,每天早晨出门前边吃早饭边打开居民好友们发来的微信已成为小许的习惯。常会看到他们发来的问候,有时是一句“早啊,许警官”,有时只是一个“微笑”,哪怕是一句牢骚话,小许也觉得居民将他当成了朋友,这让他感到自己拥有了努力工作一整天的动力。
目前,华泾派出所已在社区民警中推广了小许的做法,在警民联系卡上增加民警的微信二维码,并添加社区B角、责任区警长、责任区领导的联系方式,以使警民沟通更便捷,情况收集更高效,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通讯员 徐恭轩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