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府“关门潮”,会影响美军在海外行动吗?
罗山爱
■ 10月3日,美军CV-22旋翼机准备起飞躲避热带风暴卡伦
  美国政府预算遭国会“卡脖子”引发的政府“关门潮”让美国军方苦恼不已,国防部长哈格尔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穿梭访问”中花费巨大精力说服盟友“不要担忧华盛顿的安全承诺”,可明眼人都清楚,尽管美国仍拥有世界第一的武装力量,但美军规模削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其海外军事行动能力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据美国《连线》杂志分析,随着国防开支进一步紧缩,美军如何“瘦身”逐渐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

  预备役“没那么完美”

  受预算规模的限制,美国国防部早在2012年就确定要在2017年前把陆军兵力从57万砍到49万,海军陆战队从20.2万减至18.2万,为弥补战斗力缺口,美国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药方”是“充分依靠预备役”,认为预备役部队应当保持高度战备状态,经紧急动员能迅速转入现役。今年7月,五角大楼发布报告称,“国防部必须确保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充分融合以适应国家战略的需要……未来战争要求我们确定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恰当比例,同时要求预备役部队保持高等级的训练水平”。

  然而,想法总是和现实存在距离。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应保持一支较小规模的现役部队,战时由民兵(即后来的预备役)补充,但19世纪发生的南北战争证明民兵存在着滥竽充数、纪律涣散、战备松懈等“先天短板”。之后,美军对预备役制度进行过数次调整,但效果始终不理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名将潘兴对大量赴欧参战的预备役人员感到失望:“如果不是特殊的环境给我们争取到一边打仗一边训练的机会,我们还会取胜吗?”在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美军高层普遍认为“预备役拖后腿”。

  冷战结束后,美军提出“整体部队”概念,即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能够整合成一股力量,期望较少的现役部队必要时能得到强大的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的及时补充。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实践表明,美军现役部队确实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但预备役部队的表现却相当糟糕。2010年兰德公司在一份预备役人员跟踪研究报告中称,“预备役人员转入现役初期往往情绪波动严重……而且错过本应在转役前就完成的训练课目。为此,部队不得不给他们时间适应、训练,从而导致动员效率低下。”

  人员比例“难保科学”

  在军队里,由低向高逐级晋升是“正途”,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完这条路,不断有人或主动或被迫中途退出。但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军内初级人员与高级人员之间的比例必须保持某种平衡。兰德公司报告称,任何一支部队既需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需要拥有丰富技术和经验的年长者。如果部队削减破坏军内人员的构成比例,那么不仅达不到削减的初衷,还会导致部队未来运营成本上升、作战能力下降。通常,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需要更多年轻力壮的初级人员冲锋陷阵,海军和空军则需要更多年长的高级人员操作和指挥技术兵器。如果反其道行之,部队的“效率和战力就会大降”。

  根据五角大楼的设想,2013年至2017年间的美国陆军削减额度是14%,海军陆战队是10%,这就涉及到哪些人该裁、哪些人该留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空军的教训深刻。在冷战后的裁军潮中,美国空军采取的是“橄榄球政策”,即限制招募人数和高级军官员额、尽量保留中级军官及军士数量。曾有人为美国空军的“橄榄球裁军”叫好,认为保留中级军官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可以保证部队在必要时能迅速扩充。不过,尽管该政策在短期内达成了裁员目的,但却造成人员构成失衡。美国国会问责办公室的调查报告指出,由于大量有经验、有技术的中级军官因晋升无望而退役,空军不得不加大培训投入,花费的金钱并不比裁军前少。与此同时,高级军官减少,导致他们被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缠身,引起严重的管理和士气问题。

  “均衡瘦身”知易行难

  有军事专家指出,五角大楼正在落实的裁军计划大致是“橄榄球裁军”模式的放大版。然而,美国空军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是以“牺牲部队战斗力为代价的”,即使中级军官和军士数量得以保留,但他们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训练新兵上,根本谈不上提升或维持整体战力。当战争来临时,这种部队的初始作战能力只适合当炮灰。

  为此,美国智库在报告中建议:五角大楼应当利用国会授权和法案,对各年龄层次、各职务等级的军内人员进行平衡性削减。报告认为,为维护某种利益,五角大楼有时“缺乏这么做的意愿”,宁可冒着破坏结构平衡的危险制定人员削减政策。这种做法有可能在新一轮部队削减过程中带来糟糕的结果。不过,也有军事专家指出,要想让美军机构“均衡瘦身”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完全按比例裁军,一旦需要快速扩军,同样会遇到“人员瓶颈”。

  至于过分依赖预备役的问题,美国智库的报告建议五角大楼针对预备役的训练水平和战备状况,找出如何让预备役人员“在需要时达到最佳作战状态”的动员机制。报告指出,要提升预备役的作战能力离不开三方面平衡,即平衡战时与平时的训练资源投入,以保持战备状态;平衡任务分配,让预备役人员能在更适合发挥能力的岗位上服役;平衡训练时间,让预备役人员能获得更多的训练。报告称,“无论是现役还是预备役,每名军人都应做好准备。现役人员要准备好接受被裁减的命运,预备役人员则要做好训练,随时准备接受征召。”  

  罗山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导读
青岛舰完成对澳访问 离开悉尼前往新西兰
高级军事顾问
华府“关门潮”,会影响美军在海外行动吗?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B01华府“关门潮”,会影响美军在海外行动吗? 2013-10-10 2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