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素有中华养蟹第一县称号,为中华绒鏊蟹的故乡,河蟹养殖历史至今逾1300年。
2007年,崇明蟹以“崇明老毛蟹”的名字注册,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取得国家统一的地理标志标识,大大提升了品牌价值,宝岛合作社的清水蟹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一些合作社和企业在全国河蟹大赛中屡获金奖。
农民致富
养蟹规模全国最大
2012年,崇明岛内外养蟹面积共达83万亩,县级养蟹规模为全国之最,河蟹养殖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四大重点产业。目前,从事河蟹养殖的企业和合作社达3600多家,河蟹协会现有会员117家,年产蟹1.05万吨,其中,蟹种6500吨,商品蟹4000吨,年产值7亿元。通过养蟹,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致富道路,85%的家庭有了汽车,住上别墅。
近年来,崇明大力培育河蟹种源,5万亩蟹种培育基地70%的蟹种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并实施走出去的开发战略,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青海等地开发养蟹面积76万亩,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登瀛合作社首次把崇明1.5万斤优质蟹种出口至台湾地区,养殖的商品蟹获得全国金蟹奖。
专卖销售
加快市场营销步伐
为确保清水蟹的质量,崇明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加强监管检测和科研投入,严格用药和投料,并制定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依托市科研院所,开展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对良种研发、亲本提纯复壮、稻蟹种养模式、池塘生态养成、配合饲料利用、病虫害预警预防、蟹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分析等进行研究推广和应用,提升了河蟹产业发展的能级。
通过几年努力,目前,上海市区已有100多家崇明农特门店销售崇明清水蟹,并加大市外拓展力度,在浙江宁波、慈溪和湖南岳阳、安徽安庆等地开办专卖店,直供五星级宾馆酒店,同时瞄准境外市场,深加工的蟹粉出口至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港澳等地。
农旅结合
农家乐打蟹文化牌
在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崇明注重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在明珠湖畔,集蟹文化展示、农旅休闲、河蟹原种研究为一体的蟹文化基地已初具雏形,基地占地约500亩,养殖水面600亩,拥有蟹历史文化、蟹科普文化、蟹体验文化和蟹饮食文化四个展馆。
崇东、春润、惠信和杨超、逸浩等合作社,合作开发蟹业旅游基地,开发养蟹总面积4270亩,建成集休闲、垂钓、品蟹、食宿、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河蟹产业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