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块磁铁,光阴越长,吸附物越多,也就越发沉重。时间又像一把筛子,岁月越久,遗留物越少,因而越发珍稀。时间究竟有何种功效,那得看说的什么事儿。
知青题材对我辈来说并不陌生。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雪城》、《蹉跎岁月》、《孽债》,特别是片尾那激扬而悲壮的主题歌,引发了那个时代对青春的呐喊和共鸣。作为伤痕文学的一大生力军,知青文学高举拨乱反正的旗帜,讴歌爱情,鞭挞丑恶,彰显崇高,不失为时代文艺的一大奇观。时已过,境已迁。最近,姜樑先生把40多年前在云南西双版纳插队经历整理成册,忆往事、怀故人、抒旧情,取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翻翻书稿,骤然发现,在南疆,那个被躁动的青春、绝望的现实、悲壮的抗争、不绝的乡愁所镌刻的记事本,几十年之后,在姜樑先生的笔下,竟被弹拨成一曲曲风景如画、温情脉脉的曼曲轻歌。曼达纠的竹楼,南岳河的月夜,大班长的勤劳,宣传队的欢歌……此时,显现的已不再是插队生涯的愤激、不平、困厄、诅咒,而是山美,水美,林美,人美,心美。
其实,路总有山重水复,人总有跌宕起伏。过来人回忆当年事,爱与恨、苦与甜、喜与怒、穷与达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些人生元素所取的态度。念念于斯,则不能自拔。耿耿于怀,则抱恨终生。人生有时候就像一件电子产品,就这么块薄薄的芯片,但下载的东西太多,不堪重负,运行蹒跚,被太多的东西绑架了,身累,心累。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卸载不必要的软件,定期清理支离的碎片,保持一瓣寻常心,一缕无妄念,存其真,守其善,尽其美。大道而不失其简,大爱而不留其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呢!
青春万岁,青春可歌。当一个人,或一群人,把自己最璀璨的年华栓系在大地的某块树墩年轮的时候,把自己最纯真的激情燃烧在人生的成长起点的时候,可以预知,彼时,彼地,彼人,将与生共始终,如影随形,与梦共萦绕,挥之不去。这就是青春的魔力。难怪一句歌词会打动那么多正经历和已逝去青春的人,“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这也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扉页所写,“这些文字写在十年前,如今把它拿出来,仍然感到惶恐,因为我把心交给了你”!(《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姜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