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旅法归国的钢琴家表现抢眼,吴牧野、宋思衡和顾劼亭均为个中代表。去年末,顾劼亭在东艺献演了一台音乐会,由其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恩师海瑟执棒久未露脸的东方交响乐团。上半场,她以贝多芬“皇帝”亮相。下半场补白的是圣·桑的《第二交响曲》,重头戏是压轴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以“皇帝”开篇,以拉威尔收尾,展现出这位年轻钢琴家的过人胆略和自信,想必也是在强调自己法国学派的正统性。
仅仅在巴里道格拉斯与爱尔兰交响乐团合作“皇帝”后的两周,顾劼亭的“皇帝”听上去极具个性。她以小清新风格勾勒出介于学院派和实践派之间的不同路线,海瑟棒下的乐团也为清心寡欲的演奏作了铺垫。顾劼亭外貌略显中性,入场时甚至有同伴询问票台服务员钢琴家性别。她在这首需要大量自如演奏和大气磅礴的作品中力图以中性色彩涂抹,犹如小鸡啄米般的触键营造出葡萄干似的音色。半年前我听过同属法国学派的白建宇同一首作品。白建宇的高度克制反倒与乐团的推波助澜形成鲜明对比。倘若换成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上半场或许会有更佳效果。
下半场开篇的圣·桑《第二交响曲》风头经常被他的《第三交响曲》盖过,而后者在三个月前与郑明勋及法国广播交响乐团和陈萨在东艺亮相,一同献演的也有拉威尔的这首钢琴协奏曲。顾劼亭在拉威尔中表现游刃有余,至少在连贯性上让人赏心悦目。正当她屏住呼吸准备与乐团一同进入第二乐章时,默契的氛围被一阵不合时宜的手机铃声打败,随即影响了她在这个最需要表现的慢乐章的情绪营造。所幸在末乐章中,双方一气呵成。
这是我近两年来第一次聆听东方交响乐团。乐团首席十分投入,整个一提声部在他的带动下时刻保持在亢奋状态。最为出彩的要属长笛声部,在拉威尔中拉出抑扬顿挫的流畅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