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来水已经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了,其除却在工程和服务方面开创了许多中国第一之外,还有一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的绝联在民众中流传较广。近日笔者上网查找资料,无意中看到有众多网友还在起劲地为这条上联寻求下联,不由得会心一笑。
网上有人说这条上联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参观上海自来水厂时出给周总理的对子;也有人说这是一位台商巨额赏金悬出的征联。其实这都是误传,这条上联最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出现在了上海小报上。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许多人对其兴趣不减。本人十多年前在上水公司办公室工作时,还偶尔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联信,说是听说上水公司在征求下联,并要求寄上奖金。如今网络发达了,在百度上这副对子更是有了专门的讨论吧。
这条上联看似不难,却可以让人对到手软。据网友分析,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一句中的“上海” “自来水” “海上”都是或地或物或方位的名词,“来”是动词,“自”是介词,“自”这个介词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来”后面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所以上联没有语法毛病。由于对联的最大语法特点是上下联语法成分结构必须完全一致才算工整,所以通过比对现在的一些应对下联就都可发现它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中的“山黄”肯定是个臆造词; “西湖垂柳丝柳垂湖西”中 “西湖”是湖名,不是地名;“花莲浣纱女纱浣莲花”中“莲花”不是方位词。据说目前对得最工整的是“中山在建房建在山中”,但还是有网友遗憾,因为其中有二字同为仄声,严格地说,也不能列为最佳。
那么上海供水行业的人们又是怎样看待这条上联的呢?大家都明白上海自来水的原水是来自长江和黄浦江,与大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此都把这条上联看作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字游戏。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笔者也是持这种观点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我发觉这条上联所说的可能性倒是逐步地在增加。如今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或许再过数十上百年,上海自来水说不定真的会是来自海上,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这条上联就绝对是名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