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2014年02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思想拐个弯
硬 菜
顾 土
  ◆ 顾 土

  一到请客吃饭,动不动就会说上几道硬菜,过年了,十几道硬菜更是必不可少。什么叫硬菜呢?据说是解馋的、抗饿的、满嘴流油的,我想,起码红烧肉、红烧肘子、四喜丸子等等都属于这个行列。过去吃酒席,有八碟八碗,我在北京农村生活时,老乡叫的“八碟两大大”,都应该算硬菜。大菜也是硬菜,全肉、全鱼、全鸭、全鸡,都是大菜,当然也很“硬”。

  其实,硬菜也分时代,因时而异。小的时候在食堂和饭馆,最常见的熘两样、熘肝尖,是那时的硬菜,现在很少见了,虽说有些老北京的小馆子好像还有,但有谁请客,再上这样的硬菜,大概会被人戳脊梁骨的。那时比较上档次的硬菜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如今这是单位食堂的基本菜谱,也是中式快餐的普遍内容,可以算家常便饭了。当时的硬菜,特点就是油大,熘两样、熘肝尖的上面都糊着一层厚油。油大才受宠,因为大家缺油。

  从前吃食堂,要吃硬菜必须早去,晚了只剩白菜帮子了,白菜帮子加点醋,就叫醋熘白菜,再晚,就是熬萝卜,但不知为什么,那时的萝卜大多是糠的。吃糠萝卜是我对一个时代的鲜明记忆。凡是吃食堂长大的人都口重,这个习惯一旦养成,想改也难。我无论吃什么,只要盐少了,就觉得没味,所以时至今日,最喜欢吃的还是烧茄子。烧茄子非但味重,色也重,黑乎乎的一片,不过入口却很有滋味。烧茄子这道菜,我一直认为食堂做得最好吃,因为要过油,还要放入浓重的酱油,只有我这个年纪以上的人大概还有如此嗜好。烧茄子,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硬菜。不过,如今的烧茄子,再加点青椒就更好。青椒配茄子,色彩多了,味也没那么严重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富足,硬菜的内容也该更新,因为老牌硬菜的吸引力正在下滑。我参加婚礼,过节去串门,传统硬菜大多没人碰,丸子、肘子、整条鱼,怎么端上来又怎么端回去,看着实在可惜,可是每次还是要上全,因为是硬菜,不上就不成席。不然,有宾朋就会埋怨:怎么连硬菜都没几样啊?明明没人碰,却硬要端上来,这就是要面子,面子的结果是浪费。

  解馋的、抗饿的、满嘴流油的,这些硬菜再不改变,“三高”就会普及。不缺油还补油,不缺肉还补肉,节日一过,个个肚歪,这些都是硬菜惹的祸。假如今后大家一说硬菜,指的不是大鱼大肉,而是素雅小菜,或者干脆没人说什么硬菜不硬菜,让硬菜的概念消失,那么,不仅浪费的会减少,大吃大喝的会退隐,就连“三高”也将渐行渐远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清 供
硬 菜
拜罗伊特风光
无 题(339)
年中小景
镖局的圣诞雪橇
德尔沃的梦境
广告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硬 菜 2014-02-16 2 2014年02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