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河,尽管名字简单,却是村里人的心头肉。
它是村民的小菜碗。要是在农忙头里,村民没工夫上镇,地里辣椒番茄也已吃光,门前河就能送来新鲜荤腥。你下河摸几只蟹,回家就能蒸蟹、炝蟹、烧“面拖蟹”;你撒网捉几条鱼,就能做葱烤鱼、辣子鱼、烧鱼汤;你用三角网蹚几斤螺蛳,就能炒一大碗,下饭也好,喝酒也好,都是有滋有味的上品。
它是村民的大水源。家家户户的七石缸,盛的都是门前河里的清水;妇女们淘米洗菜,都聚在门前河的水桥上。米屑从淘箩里漏出去,穿条鱼就成群游过来,一啄一啄的,鱼鳞泛出白晃晃的光。春夏五六月,还有青蛇游过河面,曲曲弯弯,波纹真好看。
不知从哪年开始,上游的乡镇开始办厂,门前河就开始变了。开头是水面上漂来一片片浮油,阳光下看上去五颜六色的;后来就浮起死鱼,一批又一批;再后来水就臭了、黑了,小孩下河洗澡,身上就发红疹子。
门前河变成了臭水河。鱼、虾、螃蟹、黄鳝、鳗鲡都没了,连蛇和螺蛳也绝迹了。不要说喝它的水,就是倒马桶,妇女们也不愿来门前河。
臭了廿多年,人们才想到整治它。可滑坡容易修坡难,不知花了多少钱,门前河才变清了些。这些年,鱼总算回来了,不过村民说,这鱼不能吃,有股火油气。老人说,作孽啊,门前河就是一只碗,碗里的水是换了,但碗底还是黑的。
什么时候,门前河才能真正回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