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地友人来津游览观光,非要我陪他逛逛知名商店,出于一种尊重和友情,只好从命。
那天上午,来到商业区一家专门经营男士系列服装的专卖店,抛开店内令人目眩的各式高价服装不说,看着很不起眼的袜子,只因在袜子脚踝处有名牌商标,竟然卖到80元一双,让我瞠目结舌。友人毫不犹豫地买了四双,眉头也不皱一下,果真是出手大方。自己欲加阻拦又觉不合适,毕竟是人家花钱消费呀,心里却像有一只手猛地揪了一下,不是滋味儿。友人觉察后宽容地笑着说,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要学会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当今可是提倡个人形象包装呢。我一时语塞,好一会儿没讲话。
虽然只是两双袜子,又是别人心甘情愿地购买,我却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眼前浮现出上小学手工劳动课时学着补袜子的情景来。那时大家收入有限,家中人口又多,市场上物资供应远不如今天丰富。一双织得粗糙,式样臃肿的线袜子,尽管不经穿,也要补了再补,以至于成了厚重的鞋垫模样。学校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爱劳动的好习惯,专门开设了劳动课,手把手地教孩子补袜子。放学后,急忙让母亲找了一个袜楦,那袜楦做的古朴结实,薄薄的木板,底部是脚形,前面形成圆圆的楦头,后边则是高于楦头的后帮,中间用一根斜拉式的木条连接起来,式样颇似一件工艺品。由于常年使用,边上光滑圆顺,透着淡淡的光泽。接着又找来几块布头,带上一双破袜子和针线,开始了“补袜工程”。先用袜楦绷好袜子,再依照袜子后跟的破洞剪好椭圆形布块,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用粗针脚将其固定住,然后采取倒针法沿袜楦密针慢慢缝就,前边进行的几个步骤虽不算精当,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到了收尾针针相依颇见功力时,立刻露出了破绽和马脚。恰巧忘记带顶针,左一针,右一针,扎得小手指冒出殷红的鲜血。尤其可笑的是,自己猛一用力将针穿透了袜楦,将袜楦与袜子合二而一,脱也脱不下来,最后还是老师笑着给解了围。回家穿上这双饱含心血的袜子,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自豪感,并得到了家长的啧啧称许。
如今的日子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袜子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可要寻找一个当年的袜楦已是难上加难,有人把它纳入收藏品的行列。笔者觉得,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社会如何发展,热爱劳动和崇尚节俭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袜楦也成了一种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