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的山谷,在轻吟的祈祷声中,一头健硕的雄鹿随着清脆的枪声轰然倒地。小镇木匠凯勒带着欣慰的微笑拍拍手握猎枪的儿子。“知道你爷爷教会了我什么?时刻准备着!”
美国悬疑片《囚徒》就是在这样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氛围中拉开序幕。感恩节,凯勒一家与黑人好友富兰克林一家聚会。然而欢笑声中,两家的小女儿安娜和乔伊不见了。凯勒异于常人的紧张感就像门外那场毫无征兆的大雨,在冲刷一切犯罪迹象的同时又浇淋着观者紧跟凯勒不知所措的焦虑情绪。凯勒儿子提到了停在路边一辆旧房车的线索。
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警探洛基在感恩节雨夜查获了那辆旧房车,开车的眼镜男竟然是个智障。尽管洛基有强烈的直觉判断,但车里没发现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只能释放智障男。当他被其婶婶带出警局时,凯勒愤怒地冲上前摁倒智障男,大声吼道:她们在哪里?混乱中,智障男有意无意地轻声说了句:我离开她们之前她们从来没有哭过。
凯勒认定智障男阿历克斯就是绑匪之一,决定绑架囚禁他,并说服富兰克林协助自己,对阿历克斯实施私刑拷问。凯勒邪恶心理不断膨胀或许正在落入罪犯设计的圈套里。如果真是圈套,罪犯的“如意算盘”只会落空,因为凯勒多年形成的强大自保意志只会让他更为清醒、理智地进行他的“疯狂囚禁”。他始终坚信女儿还活着,一定要从阿历克斯那儿打开缺口。与此同时,被凯勒指责“不作为”的警探洛基,为维护声誉,一直在暗中破案。他没有听到智障男说的那句关键性的话,也没看到凯勒跟踪时发觉智障男遛狗散步用绳子勒狗虐待的变态行为,他基本上都是从外围线索的拼接中寻找蛛丝马迹的。
《囚徒》的整体基调就像一个无形的笼子,用案件去阐述社会法则,讲述个体生命的轮回与挣扎。该片英文名为《prisoners》,“s”代表复数,导演意图很明显,片中所有人都为“囚徒”,两名小女孩失踪,父母家人沦为精神上的“囚徒”,而凯勒更是私自囚禁嫌犯,落入正义背叛的“囚徒”,这是电影中最黑暗最揪心,却也最“光明”最有力度最震撼人心的段落。当凯勒抓着眼神游离的阿历克斯,疯狂地用锤子敲烂他身旁的墙壁浴盆逼他说出“她们在哪儿”时,那一刻让人特别同情凯勒。令人佩服的是,当亲友都觉得他失去理智,甚至埋怨他把事件越搞越糟时,凯勒的内心反而更加强大坚定,他丝毫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判断,他比谁都清楚那最为关键的突破口,别忘了他在片头对儿子所说的“时刻准备着”。父亲的旧宅,他的木工手艺,特别是他多年积攒的对生活对社会对环境最本义的预想,全部用上了。
洛基则落入正义误判的“囚徒”,他很困顿身边人包括同事上司受害人家属对他侦破能力的怀疑,当真相大白后他将如何面对救女心切而无意触犯法律的凯勒,因为凯勒的所有举动都是由他办案不力“拖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