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艺术沙龙策展,为本馆馆员胡振郎先生举办了《胡振郎国画作品展》。胡先生这次破例拿出他长期保存的部分人物画和近期创作的山水画一同展出,让我们有机会较多地了解他一个多世纪以来从事国画艺术创作的历程。
1958年夏他考进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大学)国画系,重点学习国画人物画。1959年创作的《拜工人为师》工笔画是他的处女作;1962年的水墨画《兽医姑娘》名扬全国;1963年的毕业创作《老来红》,由母校收藏,并于同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由此可见,胡先生早年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和成熟的国画表现技法,具有形神兼备的人物画造型能力。
196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1991年12月改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负责组织上海市的国画创作和群众业余美术辅导工作。在带领上海国画家常年深入生活,辅导业余美术作者的同时,他自己也经常挑灯夜战,创作出《学愚公创奇迹》、《不断前进》、《永不松劲》、《南征北战》、《上海的早晨》、《西藏高原喜丰收》、《说不尽的心里话》等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1965年举办的全国大型美展,他有三幅国画人物画入选,极其难能可贵。
胡先生从1972年开始逐步转型到山水画创作。他的山水画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受到广泛推崇。1983年创作的《漓江》在日本国际美展中获得金奖;1984年创作的《春晓》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佳作奖和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奖;《家乡雨露》荣获1985年上海市美术大展一等奖;《避暑山庄》、《天目清风》分别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秋山晨韵》入选全国画院双年展;《富春江田园图》入选全国文史馆书画展。这些代表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他认为,山水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生活感受,才能涌现出创作的激情。经过探索思维,运用画家的绘画素养、技法,概括凝炼成超越自然美的艺术美,给人以联想和回味。他的山水画既能体现自然之精华,更包孕画家的艺术智慧。胡先生许许多多的山水画作品,不仅是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写照,而且饱含画家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家乡的一片深情。每幅作品明丽生动,气韵盎然,给人以视觉美感,同时又让人领略清风吹拂,流水清洌或岚气迷蒙等超乎视觉的感受。
胡振郎先生的艺术造诣很深,可谓是艺术表达和造型技巧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从传统技巧、生活感情、人文素养、洋为中用等诸多方面融会贯通,致使他的国画艺术出神入化。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察到他那坚韧、沉稳、自强不息、开朗达观的性格。我敬佩这样的艺术家。(本文作者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