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市民文化节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遍布城乡各处的群众合唱活动,方兴未艾。一日,在旧书地摊上,我见到《歌咏指挥法》一书,立马下意识地抓在手上,怕被人抢了去似的。快速浏览一过,即刻“银货两讫”。旁边一起淘书的书友不解地问:“这音乐旧书,你也喜欢?”我笑而不答。
《歌咏指挥法》是一本教授如何指挥唱歌的书,著者林毅,上海波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五二年五月。之后,由上海陆开记书店分别在一九五三年二月与六月,印行了第二版与第三版,总印数达七千册。我淘得的即是第三版的本子。作者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普通的音乐工作者,长期下基层做群众音乐普及工作。他在《前言》里写道:“今天的工人音乐运动,单以上海来讲,它已经不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了,它已经是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广大的队伍了。这是目前上海歌咏运动的主力军,也是建设新中国、新上海的柱石……为了使工厂歌咏团能够自行解决些指挥上的问题,为了使爱好音乐想学指挥的工友们,以及愿意为新音乐努力的同志们解决学习指挥的问题”,作者撰写了这本书。他把书稿寄给了陈歌辛先生,陈当即审阅,并给作者寄出言辞恳切的回信,说:“我以为这本书对工厂歌团指挥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歌团正需要指挥者,指挥者正需要着学习指挥法,而你这本书就是符合这实际需要的,相信工人同志们自己会从你的书里选取所需要的东西,我祝歌声响一阵,生产长一寸。”陈歌辛这封信,作为该书的《代序》,印在了书的前面。
陈歌辛,上海南汇人。毕业于格致中学的他,早期曾随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指挥,后以教授音乐、创作歌曲为主。一九三五年,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他与黎锦光被誉为“歌仙”与“歌王”,成为当时中国流行乐坛两个杰出代表。他谱曲的代表作《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等,由周璇、李香兰演唱,风靡上海。他同时创作歌词,如《五月的风》等。陈歌辛有三子一女,长子即当今著名音乐家,曾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誉满乐坛的陈钢先生。
当年,大音乐家陈歌辛不端大腕架子,对于一个无名小辈写的一本音乐通俗小册子,给予了悉心扶植和支持,可见他对高雅音乐普及的重视,对群众性音乐活动的热情肯定。
《歌咏指挥法》全书的特点,是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以书信的形式,用十二封信将有关歌咏指挥的知识,列为一个个小专题,像谈心聊天一样,层层讲解,每一专题有图示,有实例,后面还附有“练习”。如在“指挥动作的变化是为啥?”一节中,作者写道:“在全市的歌咏竞赛里,我看见有几个歌团的指挥为了要表现指挥的力量,用很大的动作,并未收到好的效果。歌曲速度快的时候,指挥动作可以小一点,歌曲速度慢的时候,指挥的动作可以大一点。以这些变化动作来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变化”。很专业的音乐知识,在他的笔下,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娓娓道来,令人感到贴切和亲切。
联系当下上海,群众性的合唱活动遍布各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可惜的是,书店里还找不到一种合唱指挥的通俗读物。合唱的灵魂是指挥,却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他们。这本《歌咏指挥法》,使我浮想联翩,期待高雅音乐活动有更广的市民参与,获得更普及、更健康的推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