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养老院与幼儿园
邵宁
  邵宁

  最近,本市杨浦区平凉街道18街坊地块完成了土地出让。这一地块在内环里面,紧邻东外滩。这里原本是棚户区,现在破旧的老房全部拆平,原地即将矗立起崭新的楼盘。根据规划,这一地块为纯住宅用地,里面要建一座面积不小的幼儿园。

  住宅用地配备幼儿园,不错,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公建配套。然而,在公建配套用地中,有一项配套设施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就是养老院。如今,上海市区养老床位的紧缺已经非常严重。在市区某家能容纳六七百名老人的公办养老院,外面排队等候入院的老人就达600人!上月末,杨雄市长做客“市长热线”时指出,市政府对各个区下了“硬指标”,一定要按照区里的人口配比来增加养老床位,完不成要挨罚。

  在这种情况下,市区住宅用地里究竟是建幼儿园还是建养老院?便值得探讨了。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出生的婴儿数每年基本稳定,幼儿园能够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然而养老院就不同了。现在60岁以上老人每年以2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而且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渐渐老去,养老床位的矛盾更为凸显。养老床位的增速远远跟不上老人数量的增加。

  有人说,郊区建了不少养老院,那里空气好,收费还低;虽然路远,但现在私家车普及了,开车去也很方便啊!的确,为了鼓励市民去郊区养老,市政府还出台了补贴措施,但响应者不多。那么,老人为何不愿入住郊区养老院,仅仅是因为就医不便吗?

  人们可能忽视了一点:现在八九十岁高龄老人的照顾者,多为他们的子女,而这些子女往往也都有六七十岁了。如果老父老母住在市区养老院,家里烧了好吃的送点过去,很方便,而要他们开着车去郊区探望,不太可能。这就是市区、郊区养老床位冷热不均的一大原因。

  能不能把养老院也作为和幼儿园、学校、医院一样重要的公建配套设施,在新建住宅地块中予以硬性规定?如果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将来不少老人就可能面临“无处养老”的困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3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4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5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6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7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8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09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10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2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3版:军界瞭望
   第A14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5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6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17版:评论·随笔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社会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家长会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10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新民健康
   第B1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6版:前沿/新民健康
   第B17版:汽车周刊
   第B1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2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2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24版:广告
舆论监督也需“自身硬”
养老院与幼儿园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时间的维度
网购相声《扒马甲》
为武大校长给学生道歉点赞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17养老院与幼儿园 2014-05-21 2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