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每项规划都必须十全十美、万无一失,关键是,能否最大程度地降低规划失误率,如何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句话,就是如何从制度上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
在民生嗷嗷待哺、“大城市病”日益显现的形势下,城市建设更应理性务实,少一些“大手笔”,多一些问题意识和民生考量。
如何管住领导干部制造“大手笔”的冲动,如何阻断形象工程的匆匆上马?这既有赖于公共决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比如赋予专家和公众更多发言权和监督权,用政府、专家和公众的三方协同合作,提升规划科学性;也有赖于领导干部考核制度的健全,建构起更为精准的责任追究机制,用倒查追责的方式,督促领导干部不慕虚功,敬畏手中权力,提高科学决策力。(李斌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