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祖国情缘”
此番,捷克爱乐第三次来沪。第一次,他们在另一位捷克指挥家泽登内克·马卡尔的率领下,于2007年11月在东艺上演了斯美塔纳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次2011年,他们在德国指挥家克劳斯·彼得·弗洛的带领下,在沪演奏了斯美塔纳、德沃夏克和勃拉姆斯的名曲。
昨晚,许多观众没看到节目单上有斯美塔那套曲,于是在厚重的“德六”结束之后,以为不会加演而开始离场。突然,贝老在暴风雨一般的掌声中重登指挥台,当“伏尔塔瓦河”的优美旋律响起时,全场屏息。演奏结束,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昨晚加演的第二首曲目,是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当“一条大河波浪宽……”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时,观众分外惊喜。曲终时,一直以意大利语“Bravo!”以示赞赏的上海听众,以掷地有声的普通话“好!”表达心声。
据悉,昨晚加演这两支意境相当的曲目,是由中方事先建议的。当时,捷克爱乐乐团正忙于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开幕式,后又赴国外巡演,中方担心无法及时将乐谱快递到他们手中。不过贝洛拉维克对捷克爱乐乐团充满了自信。他们在演出当天晚上6时走台时,临时排练了这首中国名曲,这也是从未有过的挑战,充分显示了乐团的世界级水准。结果完美的演奏结束,令观众饱含激动的泪水。
中捷两国的《我的祖国》同时上演,此次亚洲巡演仅仅上海观众能得到这样的“礼遇”。贝洛拉维克坦言,他对上海有着特别的情感,这是捷克爱乐乐团献给上海观众的一份厚礼。
看望上海老友
昨天下午,贝洛拉维克看望了8年前的上海老友——他们都是2006年10月28日一场市民音乐会上的听众。当年,这位捷克指挥家率英国BBC交响乐团演奏过一曲《春节序曲》,成为乐迷津津乐道的佳话。当年这场音乐会的亲历者——冯齐、许锡铭、张敏和Gordon与贝洛拉维克见了面。张敏特意带来了她在捷克拍的照片:“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去捷克,一到捷克就买了斯美塔纳和德沃夏克的唱片。”
78岁的老乐迷许锡铭是从黑胶唱片中“认识”捷克爱乐的,“我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听捷克爱乐的唱片。从此我对捷克爱乐情有独钟,最崇拜的乐团就是你们,期盼着你们能到中国来演出。我还给捷克大使馆写过信,盼望你们来,我记得当时大使馆还寄回了一些乐团的资料给我。改革开放以后,我终于盼到了捷克爱乐首次访华。当时我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半个世纪的等待》,文章写道,捷克音乐清澈透明,弦乐非常整齐。”说完,许先生向贝洛拉维克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报纸……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