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管控肥胖最重要环节:控制饮食
管控肥胖,当今保健的第一要义。有学者预测:在中国,如果从目前抓起,有效管控肥胖,十年后可减少2/5到1/2慢性病的发生或发展,降低35~45%的社会健康及医疗开支;提高人均期望寿命5~7岁。美国北卡罗纳大学肥胖中心主任波普金教授则认为:在未来五至十年内,肥胖将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其实,管控肥胖,可以说是当今社会呵护健康的第一要义。如果从这个角度说管控肥胖涉及了国家发展战略,一点都不过分!
需知“肥”之所成,方能有所管控 其实,没有人愿意肥胖。而之所以管控肥胖乏力低效,在于对当今社会肥胖形成的因素认识不足。
谁都知道:由于富裕起来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缺乏运动,从而导致过度的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骤减,肥胖者逐年增加。
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波普金教授认为:与其说是饮食的过量和身体的慵懒,不如说是人类身体结构本身和现代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肥胖的骤增。或这样说:是身体极其缓慢的进化及现代化飞快的变迁之间的矛盾!波普金教授30年来一直关注中国的肥胖问题。他同步调查了中国、美国、墨西哥和印度。中国原本是以饥荒为主(印度、墨西哥也一样),但最近截然不同了。他到了中国农村,发现村里小孩子也在狂饮碳酸饮料,沉溺在电视前,吃着薯条等垃圾食品。他认为随着超市的出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低收入群体能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得到高热量的食物和饮料,迅速“被催肥”了。他还发现,中国人均消费的植物油数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消费的植物油,短期内有很大增幅;此外,碳酸饮料、咖啡和果汁等对肥胖的增多也起了作用。
波普金教指出:“被改变”的生活也是促使中国人“增肥”的重要原因。例如,20多年前,人们习惯于晨练,现在很多人睡到上班前;20多年前,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现在乘地铁或者公共汽车出行;20年多前,大多数人的工作都需活动四肢,现在更多的只是坐在电脑前,活动双手;20年多前,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零食,现在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吃零食。1989年,中国从事较低体力活动的工作,只占28.6%;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增长为42.4%。他还分析发现:因为零食的摄入,人们在周五到周日之间,平均每天要比其他日子多摄入115卡路里的热量。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一个结果:肥胖人群的快速增多。
减肥:需多个环节切入。很明显,对于过重的人来说,只靠节食已很难达到减肥的目的,关键是要制订一套全面的计划,从多个环节切入,且持之以恒。
当然,管控肥胖的最重要一环,是控制饮食总量的摄入。
我们前面不厌其烦地传递了“少吃一口,多活一天”的健康新概念。在此,仍需强调限食的重要性。限食包括一天三餐的总量适度限制,年轻人体重偏重的,就应该信奉:“七分饱、刚刚好”!中老年人更是应该恪守这一原则,切不可放开肚子,海量进食,否则,后患无穷。
其实,一日三餐的安排也很有讲究。有研究表明:同样的食谱,同样的卡路里,一天的不同分配,结果截然不同:早餐多吃,晚餐少一些(甚至不吃),一整天精神饱满,而且最不容易增肥;早餐不吃最差;三餐都吃,晚餐吃得多些,也不好,既易于增肥,且白天精神不如早餐丰富者。因为晚餐有部分直接转化为脂肪储备起来了。故我们推荐一日三餐,早餐好一些,饱一些;晚餐少一些。
远离零食与甜食。笔者早年看过一位年轻女性,一心想减肥,就是越减越肥,结果发现她晚餐不吃,却各种零食不断。后来,明确告知:令其“戒断”零食,同样的减肥方药,居然效果大为改善。可见,零食之危害!甜食亦然,我们的临床调查发现,城市里六种常见癌症的高发,甜食就是祸根之一。
碳酸饮料不必再多费口舌了,非常明确,长期痴迷,犹如饮鸩止渴,危害甚剧!建议改为喝茶或者多喝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