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范中:韩国临海地区设立的特殊出口园区,已经成了东北亚重要的枢纽。全球自由贸易区中,阿联酋的杰贝阿里是到目前为止经济自由化和开放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地区,总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海关通关、商检等环节在区内变得不再繁琐。美国约有180个非常活跃的自由贸易区。荷兰的自由贸易区也非常发达。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着重于物流和中转,在设备使用费、装卸费、堆存费和其他费用方面给予中转货物以更大优惠。他认为,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有一个完善配套的法制保障体系,同时管理机构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
香港贸发局研究员邱丽萍:自贸区在供应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整个香港区域都是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香港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现在世界的生产贸易和投资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进行高度整合和组织规划。这带来研究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价值链全球化分布。香港在供应链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可以提供非常成熟的环境、服务支持。在香港设立了基地的贸易公司能够很好地管理其非常分散化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由于整个供应链在不同地区分散化分布,所以跨国公司必须拥有对于非常复杂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很多跨国企业把香港作为管理在亚洲供应链的基地,是因为香港的商业环境非常好,税收低,知识产权保护得力,还有法制的环境和一流的基础设施。服务业在香港聚集,在香港设总部的企业能够非常高效地管理他们的供应链,灵活地发展创新性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校长Pauline Van Der Meer Mohr女士: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竞争力的提升会有什么作用?她的建议是,增加上海港内的互联互通性,同时加强中国各港口之间、中国港口和世界各国主要大港的互联互通性。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升这种互联互通性。另外,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主要是税收和相关监管制度。2007年荷兰政府推出了AEO证书,获得认证后,相关政府机构对公司的监管就会减少。在国际贸易当中,这可节省很多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可对整个价值链、供应链进行认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用“形似神不似”来形容上海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的不同。他说,它不是传统意义上典型的自由贸易区,它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对内实行政府职能改革的一块制度创新试验田。制度创新能够完成,就是自贸区的成功。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