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凤祥型材礼品配套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魏浩正伏案看着设计图样。脱下一副眼镜,换上另一副,一连换了三副眼镜才停当。“做这一行,眼睛都熬坏了。”他报以赧然的微笑。
魏浩是老凤祥模具中心的负责人,也是老凤祥铸模技术的继承者和传承人。经他之手铸的模具,可说成千上万。而很少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一身好技艺,正是传承自他的父亲、生前同在老凤祥任职的资深技术能手魏文通。
拜师父亲学艺
说起魏文通,老凤祥型材礼品配套公司几乎人人皆知。“他可是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一,不仅技术好,文笔也好。”公司总经理杨建明这样介绍。老魏曾担任技术科长,擅长制作模具和机械制造。
从小耳濡目染,魏浩觉得珠宝、礼品设计很好看,也爱上了这一行。小学毕业后,他进入老凤祥工业中学学习,3年后“出师”,进了型材厂。开头几年,做的是其他工种,后来父亲希望他跟自己学习,继承铸模技术。“爸爸痴迷铸模,他觉得所有产业都需要模具,这项技术永远不会淘汰。”于是,魏浩跟着学了起来。自己做机床车床、工具凿子,很快就成了骨干。这一干,就是30多年。
铸模有成就感
魏浩说,在这个行当里,铸模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师傅不仅要精通雕塑、绘画,对模具材料的特性和热处理技术也要非常了解,“硬度是关键,有些材料一冲压就会爆掉。”而铸模也很有成就感,做模具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有领悟力、理解力。“比如阴阳模的转换要用得娴熟,像头发丝,在阳模里凿非常费时,但一转换成阴模,只要划一根线就行了。”
其中,最考验功力的是以前很流行的方戒,模具开得好还是坏,对方戒成品的影响很大。戒面是方形的,但开模具是要做成弧形,四个顶点不仅要翘起来,还要一样高。只有这样的形状,成品方戒翻转过来后,戒面才能“煞煞平”。
传承中有发展
在魏浩的抽屉里,有几个圆盒,里面插满了上百根自己制作的凿子。顶端形状各不相同,有龙头龙尾,有鳞片线条,有心形,有祥云,有数字。“我们和大件组很相似,也时常要用凿子凿花。他们是抬压成形,我们是模坯成形。”说着,魏浩又拿出几个铁皮盒子,里面摆满了他制作的模具,戒指、镯头、木鱼铃等等,精致小巧,令人惊艳。
这些凿子,是父亲那个年代手工铸模的印记。如今,父亲已经作古,他留下的铸模技艺却还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车间里有几台庞然大物,其中一台是1997年引进的立体雕模铣床,一台是1999年从意大利购入的三维电脑雕刻机。然而在内心,魏浩还是热爱手工铸模技艺。“电脑机器雕刻的东西,很精细、规范,但缺乏灵气。”魏浩说,“可惜,现在的年轻人肯学习手工技艺的越来越少了。” 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