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靶向治疗 关注早癌
陈平
  ◆ 陈平

  肺癌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2012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180万,而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使中国的肺癌病患占全球总数的1/3以上。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近日,我国肺部肿瘤学著名专家、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就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接受了媒体专访。

  廖教授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分四大类,手术、放疗、化疗及最近10年的靶向治疗,而靶向治疗是革命性的。靶向治疗以后,长期存活的病人多起来了。”廖教授介绍,靶向治疗每个病人要去检查基因,因为有一个基因叫EGFR,EGFR突变阳性以后,如果用药有70%的疗效。

  但是在第一代EGFR靶向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一半的患者在10个月左右会产生耐药现象,这意味着疾病进展。耐药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传统的化疗方式进行治疗,但反应率及无疾病生存期有限。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度会议上,对有关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尤为关注,特别对第三代EGFR靶向试验药物的新药研究发表了进展总结,第三代靶向试验药物AZD9291目前已进入II/III期研究。廖教授说:“我们肿瘤科想把肺癌变成慢性疾病,现在有这样的可能、有这样的基础,因为病程延长,所以可以想很多的办法。”

  廖教授觉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一个是靶向治疗,还有一个是治疗早期肺癌。“自从CT认识了小结节肺癌,我们现在开刀,小肺癌的一期患者多了。当然结节不一定是癌,所以医生看了以后,需要再判断、观察,一般是随访,第一次是3个月,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它的情况,看看3个月后怎么样;有一种恶性的,长得很快,3个月后马上开;还有一种是3个月一点不动的,之后就是半年再查,半年以后每年检查一次。”廖美琳教授认为,现在科学手段好,特别是CT的发展,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多学科融合,肺癌死亡率下降是有希望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长三角
   第A18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19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脊柱肿瘤 不容小觑腰背痛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三叉神经痛
靶向治疗 关注早癌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靶向治疗 关注早癌 2014-08-25 2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