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初级中学 初二(9)班
独自一人走进了飞机场。头顶云天壮阔,心里有些惶恐也有些紧张,更多的还是些期待。这个暑假,因为“我看博物馆”博物馆征文一等奖的缘故,我得到了去广东考察的机会,心下一动。广东本是古时的蛮夷之地“南蛮”,在时代的变幻中竟然变成了不弱于任何一方的安乐之地。就这么开始吧,我的旅程。
白砖的圆筒状楼群,天顶是做工精致的玻璃瓦,阳光透过繁复的花纹斑驳地洒在地面。木质的地板,铺得很整齐。南方特有的碉楼带着某种异域风情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旁摆放的红木椅花纹细腻,虽是已过经年却是干干净净不见浮灰,可见管理这碉堡群的机构很是细心。只有楼梯出卖了这碉堡的年龄,走上去吱吱嘎嘎地响。
楼梯是转弯式的设计,走到楼顶上,顿时觉得凉风习习。屋顶的围栏上有可以摆放机枪的孔洞。楼下是这座碉堡旧主人的宗祠,摆放着一众已经有些掉漆的牌位,几炷香青烟缭绕。咔嚓一声,身边的伙伴按下了快门,日光正好,似有光影流动。
广东的博物馆大多陈列本地民间特色的器物。
比如木雕。一块司空见惯的木头,细细地镂刻着繁复的花纹,如猴子献寿,五子登科,再平常的有丰满的稻穗,满目绿荫的荷塘里仿若有青蛙的鸣叫声。在没有激光精准刻字的时候能将木头雕得这么流畅自然,神乎其神。
比如砚台。一方方墨色的古砚在玻璃橱窗中平淡无奇,但细看,粗犷之中却融入了古人的风雅之气,或娟秀或狂乱的字迹掩着主人的心境。砚台厚重看不出一丝纹路,触之,没有感到冰凉,却是一种温润之意。
阳光斑驳地落在合上的书页上,割出数道浅浅的流光。这是属于过去的记忆,现在正在逐渐失传。它们沉睡于这座博物馆中,慢慢地传递着自己的心跳。属于深深地下,又被古风浸染的心跳。
倦鸟尚还巢,今人愁不归。晚上就有种身在异乡的孤独感。走在空寂的路上,行人寥寥,夜晚那种潮湿而孤寂的芬芳总是抹不去的味道。
夜市的街上是不受拘束的,常有流动的小摊出没。周围的店铺如走马灯一般晃过,遇到别致的店面可以进去逛一逛。店里满是带着民间风俗气息的小饰物,如异域风情的木质的手环,秀娘们一针一线绣的手工包各不相同。广东人说话直来直去,但是真喜欢这种率真。
夜晚凉爽,但是在眼前温暖灯光和周围的笑语中,仿佛眼前红红绿绿的灯也一下子浸了进来,一股温暖的意味。
机场的灯一路亮着,广东笼在夜色里看不大清晰。窗外月色明亮,似是为归途引航。别了,广东。